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原始民间艺术文化的记载,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不仅需要人们的挖掘和保护,更需要的是传承和发展。我国典型的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艺术形式,自然景观等。比如苗族的古歌、芦笙舞;苗族的鼓藏节和姊妹节;侗族的大歌和萨玛节;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风俗、奇特秀丽的人文景观等,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
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中记录着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它反映着当地人民最真实的生产生活状态。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逐渐被外界所熟知,这样一方面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好的机会,但这样的发展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在人文艺术文化和自然环境方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原生态自然景观区日益成为越来越多旅游人士的首选之地,这些原生态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促进和加强,原生态地区人民的视野也得以开阔。但是,大量外来人群的涌入和旅游业的大力开发,给原生态民族地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使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面临越来越多严重的问题。如很多珍贵的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形式逐渐流失;传承和发展意识缺失、继承人才缺失;过度开发原生态艺术文化;政府部门重视力度不够等。
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其价值的发挥
原生态艺术文化的原始面貌遭到破坏。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现代人更加注重精神和心灵的享受,越来越想去体验另一种远离当下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多旅行社开发了多条原生态旅行的旅游路线。但是,外来人群越来越多地涌入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地区,使得当地原生态面貌遭到破坏,自然环境变得恶劣。并且,随着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进入,各异的文化也随之带了进来。这些异地文化的进入,使得原生态文逐渐被淡化、同化,有些原生态艺术文化甚至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消失。
政府缺乏对于原生态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宣传意识。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地区的青壮年人群,很少有留在家乡依靠土地来维持生存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选择去外面打工或者创业,因而当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继承人群也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原生态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贫苦,很多人认为外面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容易取得收入,从而改变家里的境况,让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很多年轻人没有意识到继承和发展本民族艺术文化形式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人也不会去主动学习和继承当地的原生态艺术文化,这就造成当地原生态文化继承人逐渐减少的现状。这跟当地政府缺乏对本地区珍贵的原生态艺术文化形式的重视程度有关,并且政府没有对该地区的文化做到很好的宣传,使得继承人才不断流失。
轻视原生态艺术文化的教育传承观念。由于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所以教师等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观念也比较落后,这就导致了当地学校等教育机构并没有意识到其在原生态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没有积极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艺术文化的意识,没有教育其要为家乡的原生态艺术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造成了人才的外流和传承的困境。并且,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原生态少数民族当地的学校,也在鼓励孩子从小学就说普通话,学习现代歌曲和舞蹈。其实,学校原本是一个理想的传播原生态民族艺术的场所,但是渐渐地,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学生学习本民族文化的途径,为原生态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设下了障碍。
积极探索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的原生态特性遭到破坏、继承遭遇危机的时刻,应该用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原生态文化地区的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让外来人群在进入原生态地区后,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和相关制度,最大程度减少外来文化对原生态文化的同化和破坏。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如果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违背了当地的民族风俗时,可以开启并实施警告、罚款、拘留等惩罚机制。对于破坏情况较为严重的,甚至可以勒令景区关闭整改。同时制定相应的继承制度,使当地的年轻人把继承当地的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责任看待。例如,在云南、贵州等原生态文化聚集地都相继出台了具体、明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使这些原生态文化遗产得到了相应的保护。
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对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宣传意识。为了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和发展,政府可以拨出相应资金,专门扶持原生态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事业,对于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要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并且要严格筛选继承人选。加大本地区的环境,风俗文化的保护。并且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方式,积极传播当地优秀的艺术文化,让当地民众了解到本地区的原生态艺术文化当下所面临的继承和发展的困境,增强人们对于本地区艺术文化发展的责任心。加大政府对于继承原生态艺术文化的重视力度和宣传力度,设置对于文化继承人士的奖励机制,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本地区原生态艺术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中来。
增强教育传承机制,重视对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的教育。学校作为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它对于文化的传承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高校,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好其自身对于文化传承的职能。为此,在存在原生态文化的区域的学校中,应该开设关于其本民族艺术文化的相关课程,可以从小学就开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当地的文化艺术知识。并且在当地的学校提倡学生说当地的少数民族的语言,表演当地民歌和舞蹈,鼓励学生穿着本民族的服装并且自己动手设计本民族的服饰。身体力行地感受本民族原生态文化,使学生更加体会到本民族文化的真正内涵。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学校也可以开设关于原生态艺术文化的课程,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开设不同的原生态艺术文化课程。这样通过学校来传播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可以让原生态文化在一个规范的场所更加系统地传播,同时通过老师的影响,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原生态艺术文化。
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也是原生态艺术文化继承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探究和建立新的解决办法和机制以顺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我国原生态民族艺术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一定要加强和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并且加强与中小学及高校的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保护和继承机制,形成一个完善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网络。
【注: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5软科学研究计划“基于地方视觉特色的河南区域经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240041010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资料:
1.邹德志:《浅析“原生态文化”的概念内涵》,《安徽文学》,2007年第9期。
2.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旅游学刊》,2000年第5期。
3.梁继林:《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4.石兴安:《论黔东南亚原生态民族文化遗存、保存与传承——基于政府职能的视角》,《农业考古》,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