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族经济>概况 > 详细页面

民族经济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于亚男,程菲菲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8日 浏览量:

  民族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每一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称,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生产部门,是衡量该民族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其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民族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该民族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在中国,一般指少数民族经济。我国经济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对“少数民族经济”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通常认为,少数民族经济包括: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少数民族家庭经济生活特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文化水平对它的经济生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影响等。

  依据学术界多年来的学术成果,并考虑到现实生活中的通常用语,“民族经济”这一概念的内涵可以说具有多重意义,我们现在至少可以理解为:

  一是,把少数民族经济简称为民族经济;

  二是,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称为民族经济;

  三是,把发展中国家(或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成为民族经济;

  四是,把民族经济当做一个泛概念,使其适合于各种场合,是一个通用的概念或范畴。

  民族与经济本来是两个不同的要素,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不同的范畴,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从而构成两大不同的科学理论体系。但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两者有日益密切地相联系、相交叉和相结合,乃至相融合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特殊型概念、范畴和具有特殊矛盾的研究领域,也就是民族经济。

  民族经济,这个概念或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具有二重性,即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二者融为一体,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的有机现象。它不能离开民族,但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民族;它也不能离开经济,但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它是民族与经济这两个要素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殊构造的新的有机现象。它是确实存在的客观现象,绝不是什么主观幻想。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内部的经济联系或共同的经济生活,同时不同民族之间又相互发生经济交往。民族内部与民族外部这种经济联系或交往关系,不仅是产生民族经济的基础,而且也是所有民族生存、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基础。同时,民族经济的这种内在结构关系的本质属性也是决定民族经济学产生与存在的最终根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