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族历史>概况 > 详细页面

拉祜族族源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苏明奎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0日 浏览量:

  拉祜族自称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普、戈搓等。民族他称有锅锉、苦聪、古宗、小古宗、黄古宗、小黄古宗、倮黑、大倮黑、小黄倮黑、目舍、缅、卡桂、阿当归等等。内部主要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支系。“拉祜”一词的含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区(辖今澜沧、孟连、西盟三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作出的《关于拉祜族自治区若干问题的报告》曾明文指出:“‘拉’即大家拉起手来,代表团结,‘祜’即代表幸福的意思。”以后的许多文章和著作又把“拉祜”释为“烤虎肉吃”“猎虎民族”“虎图腾”等等,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拉祜”一词作出的解释。

  拉祜族是一个南迁的民族,先民“属古代羌人族系”。拉祜族民间对于族源的讲述也基本一致,认为祖先是从“北给南给”(也译为北京南京、北氐南氐、北基南基等)南徙而来。或者说祖先是从青海湖(糯亥厄波)一带辗转南下。镇沅、金平、云县的一些拉祜族(苦聪人)中讲祖先是从“江西”搬迁而来。所以人们祭祖时总是不忘献上一块“姜”。研究拉祜族一些传统的古老唱词中,又发现其中不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词组,比如:“糯亥厄波”“江西加洛”“密尼多科”“北基南基”“妥腊科”“阿沃阿戈多”“科马拾科基,洛马拾洛基”“缅此厄波”“牡缅密缅”等等。这些唱词经考证不是地名便是对地貌的描述,与族源和迁徙都有着密切的关系。1989-1990年间,《拉祜族历史》编写组沿着拉祜族迁徙古诗、传说中反映的地名地貌的线路进行考察,获得大量资料,又进一步认识了口承文学的史学价值,“南来羌源”之说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拉祜族渊源于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历史上,曾有古羌人的部分支系向南迁徙,进入今云南境内,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秦汉时期,活动于洱海地区的彝语支各族体被泛称为“昆明夷”,其中便含有拉祜族的先民。自唐代起,拉祜族先民自金沙江南岸地带分东西两侧陆续南迁。其中西路一支,经今弥渡、巍山,渡澜沧江,到达临沧,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地区,是为“拉祜族”。东路一支,顺今哀牢山西侧和无量山东侧南下,分布在澜沧江以东地区,为“拉祜西”。与拉祜族有历史渊源关系的彝族称拉祜族纳为“大倮黑”,拉祜西为“小倮黑”,称拉祜族寨子为“倮黑加”。元代《经世大典·招捕总录》证有“罗黑加”。这是有据可考的关于拉祜族居地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知,13世纪以前,拉祜族已经形成单一民族。

参考资料:

  1.拉祜族简史[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拉祜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9(第7页、第8页)。

  3.中国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