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 > 详细页面

坚持“五个结合” 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黎伟平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0日 浏览量:

  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五个结合”,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凝聚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群众力量

  江苏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来,领导重视、机构完善、组织有力、活动丰富,形成了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建的格局。江苏省把民族传统体育工作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利用创建工作资源及平台,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比如,推动民族健身操、花式押加、花式高跷、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社区、进学校,既丰富了创建工作的内容和载体,又展现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观赏性、文化性,增强了吸引力,扩大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基础,壮大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力量。

  民族团结的基石是民族平等,民族传统体育倡导平等参与、公平竞赛,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尚。江苏省抓住两者的契合点,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各族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发展民族经济,激发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价值,开发民族旅游经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撑,民族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多维度开发。江苏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观赏价值,将其与乡村风情、自然风光、节庆活动等旅游资源巧妙结合,比如,在民族乡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设置游客参与体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实现民族旅游经济与民族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仅“吸睛”而且“吸金”。

  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拉动服务经济。江苏各地组建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队伍人员需要服装、装备,训练需要场地、设施和教练、裁判的技术指导,有些项目还有广大群众参与,因此产生了训练保障消费需求。全省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单项赛事等,各地、各有关高校也举办相关赛事,对场馆、交通、住宿、医疗、保险等都有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服务经济。

  拓展民族传统体育功用,提高生产生活技能。民族传统体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很多比赛项目是从生产劳动中演变而来的。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既能提高竞技水平,又能提高生产生活技能。比如,高邮市菱塘回族乡调动各族群众在农闲时积极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组织各种比赛,既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又达到了强身健体、提高生产生活技能的目的。

  结合全民健身工程, 深化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功效

  融入全民健身工程,进入体育运动推广项目库。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江苏省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支持珍珠球、毽球、板鞋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为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提供更多项目资源。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整理挖掘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全民健身工程重要推广项目,丰富了全民体育运动项目库。

  融入“六个身边”工程,丰富日常健身活动。江苏省按照“六个身边”工程要求,将有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群众日常健身活动,在全省建了1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就近就便布设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骨干,推动各民族群众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进一步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健身效果,大幅度提高全体市民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和体质合格率,增强健身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融入体育教学,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江苏省鼓励学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设,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比如,南京理工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体育文化素质,以“源自于民间—发展于高校—回馈于社会”为宗旨建立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开设了珍珠球、毽球、民族健身操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徐州市新沂三中、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利用课间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与踩高跷、打陀螺、抖空竹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结合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传统体育吸引力

  民族传统体育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各族人民健康水平、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在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时,注重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趣味性、观赏性,增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吸引力,准确把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热爱民族传统体育的骨干带头引领。江苏省注重培养民族传统体育骨干,发挥示范作用。全省1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都有明确的培养骨干的任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相应的经费保障。江苏举办了9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项比赛超过百次,以比促训,以比赛检验培养训练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优秀裁判员,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长远发展储备了骨干人才资源。

  结合重大体育赛事,调动社会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

  结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政策调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高、影响大的大型综合赛事之一,也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江苏省历来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以此为牵引,系统规划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总体布局,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方案措施,完善政策机制,大力推进实施。对参加比赛的单位、个人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对获奖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通过政策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积极性。

  结合江苏省运动会,以综合赛事调动积极性。2018年,江苏省首次将珍珠球、毽球、板鞋竞速这3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比赛项目,并由过去的民宗部门组织队伍参赛,变为市领导负责、体育部门牵头、民宗部门配合组队参赛。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省运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运动员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热情和训练积极性。

  结合重大赛事进行总结,以交流经验调动积极性。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后劲更足,江苏省始终坚持研讨总结、交流提高。今年,江苏省召开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理论研讨会,围绕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进高校的方法路径、内涵深化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通过研讨,拓展了工作思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民宗委) 

  作者:黎伟平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