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语文政策 > 详细页面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李晓贺 桑尔璇 陈荟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6日 浏览量:

  2016年8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此,国家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要充分认识到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价值,确保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各民族的团结,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文字的统一是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象征。同时,语言文字的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一个重要内容,语言文字通则心通,能够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也可加强文化的认同感。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不乏一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需要也必须拥有一种共同的语言文字,用于日常交流,因为只有语言相通,才能够准确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有助于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有助于各民族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介绍给其他民族的人民,从而实现各民族文化间的无障碍交流,并促使本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承发展,最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只有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才能对我国的各项政策法规有准确的了解,为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谐、国家的稳定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有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的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教育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随着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的日趋均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完成,民族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日渐完备,甚至有些地区已经超越部分中东部地区。但是,从整体而言,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成效却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校教育中语言交流不畅造成的。许多学生由于在入学前不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任课教师又多为其他民族,不通晓当地民族的语言文字,导致学生听不懂学校所教知识的情况十分普遍,学生们学业成就低,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并最终辍学。这些民族地区的青少年勉强完成义务教育后便流向社会,他们一般会外出打工,但由于学历低,即便走入社会也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体力劳动,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高科技人才,都需要从其他地区引进,而外来人员又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较大的特征,从而致使当地的经济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缓慢发展状态。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在我国,世界范围内的史料古籍、图书字画、互联网媒体资源、经济社会信息等材料多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发布和传播。因此,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共享更多的人类文明成果,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存与传播,更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状况良好,教育部2017年11月10日发布信息显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已达到73%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语言文字学习规律,依据相关法律,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首先,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遵循语言文字学习规律,不可为了完成任务而违背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强行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人,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前期掌握情况,分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从听得懂,并且学会说简单的日常生活用语开始,逐步深入学习,通过不断接触和使用,反复练习,养成语言习惯。

  其次,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依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一项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具有宪法的规定性,受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和地方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要正确认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两者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是使用范围的不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做到有法可依。

  再次,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结合各地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程度不同,有文化背景的差别,也有教学制度、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能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方案,要统筹考虑地域差别和城乡差距,聚焦薄弱地区和人群,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确保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如期完成。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特色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8JJD880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晓贺 桑尔璇 陈荟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