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特色村寨>民族建筑 > 详细页面

彝族土掌房

来源: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作者:何京源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浏览量:

  彝族的土掌房,又名土库房,是最古老的彝族传统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土掌房大多建筑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层层叠落,相互连通,远远看去甚是壮观,后期彝汉混居,融合了部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建筑特点

  彝族是农牧兼营的民族,村寨的分布与坐落有其独特的传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相沿聚族而居。为适应西南地区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民们便就地取材,以一种最容易、最节省钱财人力的建房方式,创造出中国建筑的独特样式——土掌房。土掌房多建于山地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茅草或稻草,草上覆盖稀泥,再放细土捶实而成。

(图片来自公共网络)

建筑格局

  土掌房民居,每户都盖有楼房及平房两部分,屋顶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自然地调节昼夜温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彝族人用屋顶来晒场,山区地平地金贵,屋顶就如同人造平地,既不占用平整的土地,又增加了贮存晾晒谷物的空间。在土掌屋的屋顶上,由于建筑层高都差不多,从这家到那家地行走十分方便,户户人家都在屋顶紧挨的地方放上一把梯子,方便你来我往。房顶是村里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逢年过节,村寨里人家办红白喜事,房顶便是上好的宴客场所。在房顶撒满青松毛,铺撒成松毛席,主客席地而坐,其乐融融。

建筑材料

  土掌房分布,以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较为集中。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土掌房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添加适量的木板木头。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以大石为基,立起一二尺高的墙脚墙基,再用夹杆夹好筑板作为模板,用山坡上的红土倒进夹起的模板中间,用木杵舂筑坚实土墙,等到土墙风干晒干以后,再把加工好的圆木头架放到墙顶上,作为主梁,再酌距离搭放一些横梁,接头处有加工好的榫口卡接,一卡接上去,往往就严丝合缝,牢固难散脱,也有的是在接头处再钉上一些长钉子。

  其他空间平行搭放上加工得厚薄均匀、表面光滑的木片柴块,木板柴片之间的接头缝隙处,以松枝、柏枝、竹枝、蕨菜枝等等填塞充实,再在上边铺上一层厚厚的山茅草,茅草之上敷上一层红泥,再在上边铺放一层干红土沙泥,捶实而成。

  土掌房冬暖夏凉,防火性能好,非常实用。

(图片来自公共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