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特色村寨>公众推荐 > 详细页面

让人流连忘返的红河五个少数民族特色村

来源:民族画报 作者:晓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3日 浏览量:

  近日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340个村寨被作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云南有41个特色村寨入选,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有五个,分别为:弥勒县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委会城子古村、元阳县新街镇土锅寨村委会大鱼塘村、红河县甲寅乡阿撒村委会作夫村,以及红河县宝华乡朝阳村委会龙甲村。

  此次命名挂牌工作将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

彝族文化盛地——红万村

  红万村位于弥勒西部,辖区国土面积36平方公里,距城区30公里,距西一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1950米,是喀斯特地貌与温带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地。全村共有312户1219人,全村人民全为彝族阿细支系。全村人均经济收入4000元,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烤烟,玉米、小麦、荞、干果,养殖业猪、鸡为主。交通便利,弥勒西部连乡路自北而南穿村而过,境内峰蛮叠嶂,山川季丽,林木繁茂,景观奇丽,水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红万村拥有积淀深厚的彝族文化,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三都举行盛大的阿细祭火活动。自2002年第一届红万祭火节举办后,至今已举办过10届祭火节,每一届观众均超过万人,国内外探寻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专家、记者及欲一睹原生态民族文化真容的游客络绎不绝,被誉为“东方狂欢节”之地,海内外媒体都作过报道,现已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标志,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区”。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载体的不断完善,特别是2006年被评选确定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2009年被评为“红河州州级文明村”以来,红万村处在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红万村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契机,进一步弘扬精神文明,推进生态旅游,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最美景观村落——城子古村

  “亚洲民俗文化摄影之乡”、“中国景观村落”、“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城子古村,位于泸西县南部永宁乡永宁村委会,距泸西县城25公里,距州府蒙自近200公里,距省城昆明197公里。

  城子古村,因当地的农户生产生活离不开梯子的独特生活习性而被称为楼梯上的城堡;因完美结合了彝汉建筑风格,村内有着600余年历史的1000多间土库房或首尾相衔或左右毗连,结为一体,其独特造形,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将军第”、“姊妹墙”等而闻名遐迩;因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底蕴“闹姑爷、猜新娘”等彝族风俗使之增添了无限神秘色彩。全村共有722户2736人。

  这里是古滇国“自杞国”遗址,拥有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距今约300年前建造的“彝族土掌房”建筑群,充满了神秘感。1000多间“土掌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集中连片,背山面河,全村房屋墙连墙,下一家的屋顶即为上一家的场院,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房屋群的层叠一般都在10台以上,最多的17台,户连户,极具特色,颇为壮观。城子古村还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张冲将军少年时期曾在此就学,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盘北指挥部所在地。中共泸西县委、泸西县解放委员会在此诞生。

  为保护城子村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革命历史地位,泸西县加大了对城子村的保护开发力度,通过因势利导,发展示范农家乐和农家小旅馆,采取先扶持一家,再带动其它村民自办农家乐的办法,先后建设了“土司家宴”、“月半湾客栈”等餐饮、住宿点,目前吃农家饭、看土掌房、游田园景、品民族情的“农家乐”生态休闲游正在形成。

  2007年,城子古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旅游特色村”和确定为“云南省文联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并荣获“亚洲民俗摄影之乡”称号;2011年被评为“红河州农业旅游示范点”、“云南省文化惠民示范村”、“云南省美术摄影创作基地”,同年12月被授予“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2011年被列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建设项目;2012年被评为“云南最美街道”;2013年荣获“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云南三十最佳魅力村寨”等荣誉称号。

红河哈尼梯田窗口——元阳县大鱼塘村

  大鱼塘村属新街镇土锅寨村委会,有93户、366人。全村耕地面积164.93亩,其中水田87.16亩,旱地面积77.77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

  大鱼塘是红河哈尼梯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河哈尼梯田旅游的窗口。该村具有浓郁的哈尼族地方风貌,民族特色鲜明、典型,传统建筑、民风民俗文化保留完整,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村民朴实厚道、热情好客。村寨周围有上万亩连片的梯田非常壮观,集“梯田、村寨、森林、水系”四素同构为一体,每年吸引着海内外上万名游客前来摄影和旅游观光。游客到该村后可看梯田,观云海、荡秋千、打磨秋,可体验哈尼族民族民间传统刺绣、编织、织布等活动,了解哈尼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历史,如木刻分水,水碾、水磨、水碓及稻作农耕文化展示。

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保护区——甲寅乡作夫村

  红河县甲寅乡哈尼族民居建筑蘑菇房是哈尼族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它具有容易建筑、造价不高、冬暖夏凉的特点,但如果用火不慎,容易引起火灾,世至今日,很多村落的茅草蘑菇房被瓦房,石棉瓦房乃至水泥房所取代,作夫的哈尼传统蘑菇房现在还保存得比较好,全村309户农户,有蘑菇房251户,占全村的84.5%,其它非传统蘑菇房的比例较少,石棉瓦房、水泥房、土烧瓦房的农户只有48户,占全村的14.5%,是离县城最近,蘑菇房保留最多,最完整的村寨。

  哈尼族传统蘑菇房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一房三间;另一种是一正一耳共五间,耳房比正房矮而小;最后一种是一正两耳共七间,这一类型的建筑较为普通。三种类型都是土木结构,由于茅草屋顶看上去象一朵朵出土的蘑菇而得名。正房的占地面积一般面阔8米,入深4.5米,面积36平方米,耳房左右各占面积一般是;面阔为3米,入深5.5米,面积16.5平方米,整幢房屋的总占地面积一般是85平方米。正房高10米,耳房高8米,哈尼族传统蘑菇房正房的最顶层,一般是屋顶到土基墙这一段空间称为“烽火楼”,是哈尼儿童相约、相聚的地方,寨子里相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会在烽火楼上过夜,这里也是哈尼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的好地点,烽火楼上还可以堆放一些蘑芋、洋芋、芋头、稻草等杂物,楼梯多由一棵树制作而成,多数采用的是棕榈树。

  作夫村哈尼族传统蘑菇房居室的一般布局是:正房三间、右间为厨房,内设火塘、灶,专门用来煮饭、烧菜。此间里有的设一简单的床铺,为了方便,家庭主妇就在这里居宿。中间为客厅,设有贡桌、餐桌等,贡桌一般用来做一些祭奠列祖列宗的祭祀活动,摆放一些生活用品、餐具等,接待客人和家庭的就餐地点就在此间。左间为主卧室,内设一床铺,摆放一些箱,子、柜子等,是户主居住的地方,其他人很少入内,左右耳房共四间,一般用来作为子女卧室或者推放杂物,或作粮食储蓄之用或客人留宿等,阳台一般是起居洗涮、客人闲聊、妇女做针线活等的地方,天井多用于喂养猪、鸡、鹅、鸭等。

  红河县作夫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村寨具有依山傍水传统特色。传统的哈尼族民居建筑蘑菇房保留得比较完整,是我县境内哈尼族村落中少有的村寨,也是红河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自然村落。

哈尼生态民族村——龙甲

  龙甲,距宝华乡政府驻地1.7公里。龙甲原名龙翔,即玉龙腾飞之意,哈尼语亦称为“初堵”,意为彩虹初现的地方,神仙喜欢的地方。村子始建于1929年,原为落恐土司府驻地,现有100多户人家。

  龙甲村子的中心位置坐落在似一把老虎椅的座板山上。村后是县内著名的落恐尖山(海拔2435米),为县境中部,有公路直达山顶。这里居高临下,放眼鸟瞰,群峰拱岱,江外风光奔来眼底,万千感慨涌上心头。在山顶的北部,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与龙甲村邻近。密林中古树参天,藤树相缠,几处岩峰险峻。还有一座天造的石房一条横穿大森林的小径。森林常年云雾缭绕,是哈尼山乡观察天气变化的晴雨表。令人惊奇的是紧连着原始森林的龙甲虎山是最具图腾形状的一座神山。从村子仰看虎山,花虎头、花虎脸、虎身栩栩如生,峥嵘险峻,壁立千仞。石壁上有一个洞,四季清泉滴坠,进入石洞必经雨帘,入洞七、八米后,只听哗哗流水声在身边环绕,洞内阴森恐怖,水流深不见底,水源是洞内瀑布还是岩缝溪流无法知晓。由于虎山的神圣和灵验,龙甲村每年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祭虎山和祭龙活动。每年农历二月,由宝华大寨子在虎山背后祭献虎尾,虎头虎尾同年祭献,祭祀活动十分隆重、虔诚,热闹非凡。 

  龙甲村之美在于村中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特色鲜明,一条街道横过寨中,全村住房沿街排列,户与户间有硬化路相连。全村多为土木瓦顶,少为砖泥结构,每户一个天井、石板铺地,人畜分居,户户都用自来水,并种植花草,文明卫生、清秀、整洁。

  龙甲村之美还在于村中的龙潭,龙潭是龙甲之美的水韵。从落恐尖山流出的泉水常年不断,且流量大,水质清澈,几条水沟环绕整个村子。村东建有漂亮的大水池,以大理石栏杆围护,占地二亩,可蓄水灌溉又可垂钓休闲。从水塘往上行800米处,有一个集山水、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落恐山庄”,四周被棕林、茶园、草果、水田、樱桃、桃子、核桃、梨树环抱。客人可以自己动手钓鱼、抓山鸡、捕野兔、逮田鸡、採野菜、择佐料,又可按游人的喜爱制作十足的哈尼生态风味菜,叫人陶然忘归。

  龙甲村的美,是世界第一的撒玛坝万亩梯田的灵秀之气滋润和养育了它,村子脚下就是万亩连片的撒玛坝梯田,这是全村人安身立命的根基。目前,龙甲村已被列为哈尼特色生态旅游村,正着手提升哈尼文化品味,建设哈尼文化陈列馆、龙泉广场、祈福游览区等。一位女记者在题为《一个美丽的地方 龙甲》一文中写到:这样美丽的地方,这样美的风景,它不属于红河,不属于中国,应当属于世界。龙甲,这个连神仙也向往的地方,有谁能够抗拒它迷人的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