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鄂伦春族 > 详细页面

鄂伦春族狍皮手套:游猎文化的体现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毅 杨坚多杰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 浏览量:

鄂伦春族狍皮手套:游猎文化的体现

  现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副狍皮手套,是鄂伦春族冬季狩猎时必备的传统服饰之一。该手套拇指与四指分开,四指部分连成一体。手套通长48厘米、宽13厘米,套口处穿有一根可收缩的白色带子。手腕处到套口是外翻毛皮,长21厘米。手心外翻皮毛长近5厘米,拇指和掌边及四指前部用染色小块兽皮剪裁成云卷蝴蝶纹进行补绣,红、绿线缝皮边,云纹中间有一棱形蓝色布装饰。该手套选料精良、样式古朴,是狍皮手套的精品,体现了鄂伦春族独一无二的游猎文化。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族在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一带的森林中过着传统的游猎生活,狩猎的对象主要是“皮大肉多”的野兽,如狍子、鹿、野猪和熊等。狍皮文化是鄂伦春族创造的比较有特点的物质文化之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民族服饰上,传统的鄂伦春族服饰从头到脚多是狍皮制作的,如狍皮袍、狍皮袄、狍皮裤、狍头皮帽等。

  20世纪50年代,鄂伦春人走出森林,逐步实现了定居,鄂伦春族游猎文化也从此画上了句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