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哈尼族 > 详细页面

哈尼文化记录行动:用镜头留住珍贵的文化瞬间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牛锐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1日 浏览量:

《雾中长街宴》张长江摄

《僾尼人》陈宝定摄

《哈尼传统民居》李昆摄

《哈尼人物群像:头饰》 朱楠摄

  500多个日夜,33个哈尼族村寨,十余万公里行程,数万张照片,数十小时视频……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哈尼文化记录行动”工作组穿行于哀牢山的崇山峻岭之间,深入大山梯田边的哈尼族村寨,用镜头践行着记录、保护哈尼族文化的使命。

  11月21日,作为“哈尼文化记录行动”成果展的一部分,“雕刻大山的民族——‘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记录’云南区之哈尼族”展览,在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开展。展出的数百幅图片,以纪实手法客观地记录了哈尼族的民风民俗、生产生活场景。这些影像不仅展示出哈尼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也透露出记录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潮流中生存的忧虑,唤起观众对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共鸣。

  一场摄影爱好者“攒”出来的保护行动

  今年6月,历经13年申遗长跑,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哈尼梯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梯田。千百年来,哈尼族人用锄头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垦出一片片肥沃的梯田,形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景观。近几年,配合申遗工作,云南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哈尼文化记录行动”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活动的诞生颇有意思。2012年初,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白成亮和“玩得成摄影俱乐部”的摄影爱好者一起讨论有关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应当在传承与保护哈尼族文化方面做点儿事。

  在此后的几次交流中,大家达成共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哈尼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很大挑战。现在的哈尼族村寨里,会唱传统歌谣的孩子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不会表演民族歌舞、不会讲民间故事,甚至不会犁田耙田。哈尼族村民应该提高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也有责任共同保护她。

  一次偶然的机会,白成亮了解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思·道维勒,正在做一个全球性的“文化记录行动”项目。“我们也可以配合哈尼梯田申遗工作,发挥摄影信息承载量大、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强、记忆保持期长的特点,举办一次哈尼族文化摄影大赛。”白成亮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哈尼文化记录行动”由此诞生了。

  这一方案一提出,就得到了红河州政府的支持。很快,由红河州政府、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哈尼文化记录行动”开始付诸行动。

  去年6月24日,“哈尼文化记录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宣布“哈尼文化记录行动”旨在搭建一个权威性、国际化、高水平、多层次的交流平台,展现哈尼族独特灿烂的原生态文化,让世界了解这个古老民族,以唤起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

  为每一个哈尼族文化符号剪影、呼号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哈尼文化记录行动”组委会昆明工作组从只有3位义工,逐渐壮大到由20多位义工组成的合作团队。大家奔走于一个个哈尼族村寨之间,用镜头记录着哈尼族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绿春县腊姑梯田栽秧的场景、墨江县克曼村碧约人的日常生活、红河县奕车人的“姑娘节”……这些使哈尼族文化变得十分具象的活动,通过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变得立体而生动。

  哈尼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境外哈尼族(阿卡人)主要分布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为了更加全面地记录哈尼族文化,工作组还深入缅甸、泰国、老挝的阿卡人村寨,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对于哈尼族,我们是临摹者;对于社会,我们是哈尼族文化的宣传队。”工作组成员王智说。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哈尼文化记录行动”组委会举办了哈尼民俗文化摄影大赛及作品巡回展、哈尼节庆体验与采风摄影等活动,还参加了第七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研讨会等。

  哈尼民俗文化摄影大赛共征集到8000余幅摄影作品,其中148幅作品获奖。今年4月,部分作品赴墨江巡展。由数百位摄影家拍摄的3000余幅照片,把墨江太阳广场打扮得别有一番风韵——哈尼族的不同支系、不同村寨,在40年中留下的影像汇聚于此。就如同北回归线穿越墨江在当地造就无数神奇一样,40年里的历史烟云在此相遇,共同演绎出哈尼族文化在岁月河流中的千姿百态。

  “500天的记录行动,我们用尊重与执着爱护着、记录着每一个哈尼文化符号。与此同时,每一个哈尼人向我们敞开大山一样的怀抱,真诚地、迫切地接受着这样的记录方式。”“哈尼文化记录行动”组委会副秘书长陈静说,希望这一行动能感召更多人,开启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记录旅程。

  (本文图片选自《哈尼民俗文化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