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赫哲族 > 详细页面

赫哲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谷文双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浏览量: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统计显示,赫哲族人口共有5354人 ,赫哲族唯一的聚居的省份是黑龙江省。赫哲族的聚居区有三乡一村,即为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除了这些聚居区,其他赫哲族人口散居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桦川、富锦、抚远等县(市)以及吉林省、辽宁省和北京市,主要为城镇人口。

  赫哲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中国北方现存的唯一的渔猎民族。处在东北边陲,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但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三江流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土地肥沃,林业与水资源丰富。当地的物产资源除多种农作物和林木外,野生动、植物品种很多。因此,赫哲族聚居区的自然资源丰富。

  赫哲族历史上因为食用鱼肉、穿鱼皮和使用犬拉雪橇,曾经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赫哲族的历史悠久,与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和“野人女真”等族有可溯的族源关系。清代为“黑斤”、“赫真”、“赫真喀喇”,即赫哲族的先民。他们因为居住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那乃”、“那贝”、“那尼傲”,即土著民族,都是“本地人”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赫哲族。

  公元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赫哲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反抗沙俄的侵略,并给沙俄匪徒以沉重的打击,三江口大捷和乌扎拉村战役,赫哲族都为保卫祖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清朝和民国年间设立州、府、县,由协领和佐领管辖赫哲族。伪满时日寇对赫哲族人民进行了野蛮的掠夺,使得赫哲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生活极度贫困落后,并造成了人口的锐减,到1945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赫哲族仅剩下300多人。1948年共产党在赫哲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从此赫哲族的生活得到了保障。1956年,黑龙江省成立了第一个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让本民族的干部担任乡长。1963年街津口赫哲族乡成立。1985年,四排赫哲族乡成立。

  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发展起来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历史上曾用赫哲语,现在通用汉语文。

  赫哲族以渔猎为生,鱼不仅是食物之源,也是服饰之料。赫哲族的服装、被褥多是用鱼皮、兽皮缝制的,形成了赫哲族服饰的独特风格。赫哲族早期的居住方式,根据渔猎生产的特点,有临时性住房和固定住房两种,临时住房只供夏季捕鱼临时居住,搬家时即扔掉。20世纪初,猎业衰退,渔业产品大量商品化。鱼皮(鱼骨)画、鱼皮衣、桦树皮画,以及各种鱼皮挂饰等逐步走进市场。在赫哲族聚居地,赫哲族文化基地、赫哲族特色旅游度假村等,作为赫哲族特色项目,也已经陆续开展,接待国内外各方来客。赫哲族特色表演、特色美食,夜晚的篝火,白桦林风土人情,无不深深吸引着游客,支撑起赫哲族旅游文化产业。

参考资料:

1.杨圣敏《中国民族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图案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