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回族 > 详细页面

保冬妮:讲了30年童话故事的回族作家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关捷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0日 浏览量:

  2013年 “六一”儿童节前,《小青花》出版了。在这部童话中,小花猫把孩子们带到古老的瓷都景德镇,让他们感受这个昔日繁华瓷都如今的衰败。“爱国,从娃娃抓起”,是这本书的理念。这本童话的作者,是30年来一直坚持为孩子们写童话的回族女作家——保冬妮。她不愿看到国内作家不愿写童话、中国的孩子只能读外国童话的现象,所以坐定冷板凳,一心写童话。保冬妮的作品发行到印度、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

  即使是在图书大战白热化的今天,52岁的保冬妮,仍然安静地坐在北京故宫附近三眼井胡同的一间小平房里,给孩子们写着故事。她的文字,带着优美的京味儿,从这个小院飞向四面八方,飞到有渴盼听故事的孩子的地方。

  童话里长大的童话作家

  保冬妮的童话写作,源于她童话般美丽的童年。

  小时候,保冬妮就在三眼井胡同的小院里、在北房的窗下读童话。那时候,清静的胡同里飘荡着鸽哨的声音,卖小金鱼儿和冰糖葫芦的吆喝声悠然传来。没有人声鼎沸的浮躁,也没有车来车往的喧嚣。喜爱阅读和写作的妈妈,特意给保冬妮买了个小书架。每天从出版社下班回来,妈妈都要在那个小书架放上新书。

  妈妈带来的书给了保冬妮一个快乐的童年。《卖火柴的小女孩》让保冬妮的泪水淋湿了画面上小女孩的脸,《白雪公主》又让她拍着小手欢叫起来。

  在童话里长大的人,是单纯的。长大后的保冬妮始终相信童话的力量,把世界看得阳光灿烂。

  保冬妮继承了妈妈的职业,当记者、做编辑。有了自己的女儿之后,作为母亲的她,整日和孩子一起沉浸在纯净的世界里,分享爱的时光。

  每当出差在外,接到女儿电话,听着那清脆的声音,保冬妮的一切劳累和烦恼都消失了。她从女儿身上看到的全是美好,但是又有点不安:童年的美好,就在于童年的转瞬即逝。保冬妮珍爱女儿的童年时光,她用童话喂养了自己的女儿。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沐浴在童话的光芒里,她决定不断为孩子们写出美好而纯净的故事。

  从童话里走出,又走回了童话

  15岁那年,保冬妮和大院里的几百个孩子,就像童话里的彼得潘那样,离开家,去了永无岛。和彼得潘不一样的是,这些未满18岁的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海军小兵。

  在湘西的深山里,保冬妮做了4年给远洋舰队发信号的通信兵。生活很艰苦,盖营房、挖鱼塘、挑粪上山浇桔树、下水田插秧、夜里站岗、带狗在深山里独自执勤、爬地沟铺电缆……小伙子们都难以承受的重负,她笑着扛过来了。军旅生活成了她的一笔宝贵财富,也锻炼了她坚定的意志和自强的信念。

  然而,满了4年,她突然要回家。因为离开家的第二年,恢复了高考。复员到地方后,保冬妮被分配到印刷厂工作。她只做了两年,就跳槽了。“跳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是种少有的冒险行为。

  保冬妮考上了业余大学,每天下午都有课要上。当年的工厂是不允许上大学的,为了离开工厂,21岁的保冬妮考上了一家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

  从业余大学的新闻系,到北师大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班,再到中科院心理所,直至考完高级编审,保冬妮在学业上一直没有停步。她从杂志的美术编辑、文字编辑、记者干到杂志主编。

  如鱼得水,保冬妮一路走回文学界。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的作家东瑞先生得知保冬妮在前苏联解体时,正在莫斯科游学,立刻联系她,并为她出版了纪实散文《风雪俄罗斯100天》。强烈的新闻性和女性细腻的随笔,使它成为香港的热销书。之后,东瑞先生写信问她:“你写一本儿童小说给我好不好?”

  命运就这样魔术般把她带回到了童话世界。她的第一本儿童小说《丑妞儿马丽》在香港出版。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保冬妮的中篇童话作品《屎壳螂先生波比拉》获中国作协的优秀儿童文学奖。后来,她的作品《北极公主》和《饼干武士》获奖;《长腿娃娃夏天的奇遇》、《包子狗面条猫的奇境》、《福奶奶神奇的笸箩》、《一年级的小豆包》等书,成为新闻出版总署百部优秀青少年推荐书。

  一年四季不知疲倦地写作

  皇城根儿胡同里的生活,让保冬妮脑海里装着讲不完的童话。保冬妮一年四季不知疲倦地写着,分享给天下的孩子。

  春天即将到来的时候,保冬妮把《牡丹小仙人》带给孩子们。在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丛中,鲜红的、粉红的、还有染着太阳暖色的绿,在童话故事里竞相妖娆,女孩子在梦中的牡丹花里与神仙小人相遇……

  夏天的时候,她讲《荷灯照夜人》,让一盏盏明亮而诗意的河灯,呼唤孩子们记住被大多数中国人遗忘的中元节。这个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鬼节,早被社会当做旧物抛弃了。于是,孩子们只能在外国关于死亡的图画书里了解死亡。但那与我们的文化传统不一样。《荷灯照夜人》这本图画书,是保冬妮和女儿遭遇车祸后写出的作品。在这个作品里,她很想借助中元节的荷灯,表达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亡灵的诗意送别——生者坚强,亡者安心。这本书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和灾区作为儿童心理治愈的生命读本。

  秋天是深远的,在《满月》这本图画书里,保冬妮写了秋天的故事。故事里深沉的爱在生母和继母身上传递,每当月亮圆的时候,小女孩就有了天上和地上两位母亲的爱,她的人生里有一般孩子体味不到的情感。《满月》是中国唯一一本写到艾滋病家庭的故事。这是因为保冬妮曾经参与了中国温暖艾滋病孤儿的项目。看到有那么多艾滋孤儿被新家庭接纳,她看到了新希望。于是,她为他们写了这个中秋节的作品。

  冬天来了,保冬妮给孩子们准备好了《冰糖葫芦,谁买》和《咕噜噜涮锅子》。北方的孩子,都是与冰糖葫芦相伴的,而涮羊肉更是北京人冬季的美味了。社会学与心理学都在不断证明,一个人的口味与童年的经历有关。保冬妮童年时吃过的美味的感觉,现在变成了图画书,保冬妮想分享给更多的孩子。

  不做畅销书作家,专心写童话

  谈起创作,保冬妮说:“我以前写作很边缘,我的职业是记者、编辑,我认为自己是媒体人,不是专业作家。我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儿童文学圈子,我的作品很少在最牛的少儿专业出版社出版,我不是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非主流”、“非著名”、“非圈子”,这是保冬妮对自己的定义,而她愿意为孩子们做“非主流”、“非著名”、“非圈子”的作家。

  从50岁开始,她放下了杂志社的所有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的儿童文学作家,开始自己的写作计划。

  保冬妮是做什么都很投入、很专注的那种人。她不会轻言放弃,哪怕遇到困难和障碍。她于2006年创刊的《超级宝宝》杂志,曾被国内创作、出版界看做是国内原创作品的风向标。可惜的是,因为诸多外部的原因,这本杂志于2010年底退出阅读市场,告别了小读者。

  《超级宝宝》没有了,原创人员还在。保冬妮想起了图画书。图画书,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非常强调画面的连贯,通常在32页或40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就仿佛是一部电影短片。

  保冬妮痛心国内原创图画书稀缺的现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北京花婆婆绘本小铺。

  在这个小铺子里,她和画家、图书设计师一起做原创的儿童图画书。她自己出资和画家、设计师一起远足采风,寻找绘画灵感。

  7年来,她一直坚持不懈,领衔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多角度、多题材、多风格地尝试与不同画家的组合,给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带来清新之风。可是,由于市场的狭小,购买人群有限,她的创业没有多大的利益空间。然而,她还是执着地写着。

  为了让中国孩子一出生就能阅读中国图画书,保冬妮在5年前就开始研发和创作婴儿视觉图画书和婴儿成长图画书。她心中的目标是完成从孕期到0岁、0—3岁、3—10岁,涉及胎教、婴幼儿、童年阶段的图画书系统。从今年“六一”开始,这个大系的作品水墨宝宝之《点点》、《变变》、《染染》、《涂涂》和18集的《馒头宝宝》将陆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率真、直爽是保冬妮讲话的特征,有时觉得“童言无忌”用在她身上倒也十分恰当。她自己说:“老写童话,我把自己越写越小了。我现在也不知自己多大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