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纳西族 > 详细页面

纳西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章玉茹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9日 浏览量:

  从清代起,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纳西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汉、白、藏等族的建筑技术不断为纳西人所吸收,被称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在丽江城镇和坝区、河谷区农村普遍流行起来,并产生了古朴中透出清幽、恬静中显出古雅、既有特色的民居庭院。门前即渠,屋后水巷,跨河筑楼,丽江古城和不少乡镇民居“家家有院,户户养花”。庭院是民居平面构图的中心,其地板通常用块石、瓦渣、卵石等简易材料,按民间风俗铺成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四蝠闹桃”、“麒麟望月”、“八仙过海”等,体现了多民族建筑艺术融合的特点。在农村的“三坊一照壁”瓦房的西房、北房为卧室,南房为畜圈。

  纳西族民居在广泛吸收邻近地区白族建筑的特点的同时,更多地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的一些古朴特点,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在《丽江古建筑考察》一文中所言:“丽江附近建筑,已完全汉化,但较昆明、大理,保存古法较多,且详部手法及富变化。”书中记载:“云南省内中流住宅,以丽江县附近者,最为美观而富变化,其平面配置,大体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原则,但天井面积较大,围绕天井之各座建筑,兼具进深颇大之前廊,以备婚丧典礼时设宴席之用。正房之方位若采南向,则大门每位与全建筑之东南或西隅,有倒座者,入门即为倒座之走廊,无倒座者,则置大门于东西屋之南次间,或其走廊之南端,皆布局中之特点。墙之结构,与下部数尺累石,上部砌土砖,其顶冠以筒瓦。但墙体亦有全用木构者。窗之位置与面积之大小,不为均衡对称所羁束,窗棂之构图,虽以几何形为主,但样式精湛,层出不穷;窗之上部或再施雨塔,或设腰檐一层,以防风雪。” 它的整体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上轻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经济条件好的还有十分讲究,盖瓦用石灰固定,出头地方用特制的有图案的装饰公瓦,墙用土基砌好,有的四角用砖装饰,四边再糊一层石灰中间糊红土浆。楼的上层背面隔风火板,留一窗,正面安装四扇小窗户,悬梁两端也装厚料风火板,其上角安装有装饰图案的“垂鱼”。楼下正堂屋中用传统的雕有各式图案的六扇格门,两边卧室窗户也用雕花窗户做成。这样整栋楼房朴实美观,经久耐用,又具有民族特色。整个住房院落的传统布局是,西方,北房为正房卧室,厨房一般在漏角,南房做畜圈,东面围照壁,中间天井过去用黄土打筑,大研镇铺鹅卵石加图案,现在开始用水泥铺抹,过去有钱人家才养花,现在逐渐形成家庭栽培花卉的风尚。

参考资料:

  1.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 [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8

  2.明正德.云南志.卷11.

  3.刘郭桢文集,(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第334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