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水族 > 详细页面

水族马尾绣背儿带

来源:民族文化宫网站 作者:罗吉华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4日 浏览量:

  珍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水族马尾绣背儿带,是水族妇女背负儿童的工具,于20世纪80年代征集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整体呈“T”形,主要以红色为底。中间是背带的主体,为背带心,上宽57厘米,纵106厘米;主体部分的顶端两侧连接有细长的背带手,各长60厘米,宽5厘米。背儿带制作使用了水族独特的马尾绣技艺,三都水族把这种背儿带称为“歹结”(水语音译),其中“歹”的意思是背儿带,而“结”是马尾。背儿带用多个绣片拼缝而成,有着丰富的刺绣纹样,最醒目的是背带心上一个展翅的大蝴蝶图案。整个背儿带绣制精细,构图均衡饱满,极富张力。

  那么,马尾绣是什么?水族为何使用马尾为刺绣原材料?背儿带上的纹样有什么文化寓意?从这件藏品,可以了解到水族女子中所流传的一项独特技艺,水族人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以及水族社会深厚的民俗文化。

  水族及马尾绣

  水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目前,水族人口约41.18万(据2010年全国“六普”数据),20万以上聚居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以南,以贵州省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其中,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接近全国水族总人口的半数。

水族妇女身穿马尾绣服饰

  水族的马尾绣服饰是水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马尾绣在水族的婚姻、妇女的生育等习俗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那么水族女子为何选择马尾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呢?

  马是水族社会中重要的畜种,水族人养马、爱马、赛马,至今赛马仍是水族重要节日里不可或缺的节目。端节是水族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历时一个月之久,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在南方的少数民族中极为罕见。“端节赛马是由水族先民在发祥地的征战遗风逐步演化成的重大群众性娱乐活动,也是南方民族中水族独有的习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有学者认为,当水族先民从中原南迁融入百越族群之后,策马驰骋疆场已成往事,就转化为盛大年节“端节”的纪念性的娱乐项目,属古代中原征战遗风。此外,在宗教仪式中,每当水族有男人去世时,在葬礼上必须杀马以祭之,在水族人的认知中杀马这个仪式就是为了纪念先人。因而,马代表对祖先的崇敬,马尾就是代表祖先的象征符号。水族养马最大的用途是端节赛马,其次是作为男人丧事的牺牲祭品以及运力工具。因此,水族喜好养马,为马尾绣提供了丰富的基本原料。

  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刺绣原材料的方法,有较为明显的优点:一是马尾质地较硬并且富有弹性,使用马尾为芯制作的绣线盘出的纹样轮廓圆润流畅,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在水族地区,马尾绣作品传用两三代是很常见的。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马尾绣背儿带的制作工艺

  马尾绣是水族传统手工艺中的绝活,工艺繁杂而独特,其中马尾绣背儿带最能集中和完整体现这一工艺的精湛水平。从准备刺绣的底布开始,到一件马尾绣背儿带的完成,共需52道工序,往往历时几个月甚至几年。

  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这件水族马尾绣背儿带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背儿带是纯手工制作,工序十分繁复。

  第一步是用布料和浆制作布壳,以方便在其上绘制花纹。

  第二步是制作马尾线,这是马尾绣最基础的步骤,精心选择2-4根长短、粗细相当的马尾合股后做内芯,用白丝线以相反方向搓裹马尾,做成纯白光亮、硬度适中的马尾丝线。

  第三步是绘制图案,即在做好的布壳上绘画出刺绣所参照的图案,这是制作马尾绣的关键环节。其花样繁多,精细而复杂,绘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马尾绣的精美程度。

  第四步是刺绣,包括三个环节,即固定框架图案、填芯和镶边。固定框架图案,即用一根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根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线,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填芯,即用各色丝线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镶边,即用橙色和黑绿色丝线在四周挑绣成镶边图案。

  第五步是订“金钱”,即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的亮度和美观。

  第六步是拼接,这是必不可少的工艺,因为马尾绣背儿带虽是一个整体,但不是在一块布壳上绣制,而是将绣品分解成22块小绣片分别制作,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设计好的图案结构组装。

  至此,一件完整的马尾绣背儿带就完成了,做工考究,大小适当,安全舒适。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而夸张。

制作马尾线:用丝线缠裹马尾

固定框架图案

填芯

马尾绣品具有浮雕的感觉

  马尾绣背儿带纹样的文化寓意

  因为寄托了对孩子最浓的爱意,制作者将毕生最好的技艺以最美的方式呈现出来。精挑细选的材料,绚丽斑斓的色彩,制作过程十分繁琐,技法极为细致讲究,代表了当地民族刺绣工艺的最高水平。对于这个特殊的摇篮,所投入的不仅是对技艺与美的追求,更多的是对新生命的期待和祝福。无与伦比的刺绣下,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跃然而上。

  在这件马尾绣背儿带的中心,图案是一只大蝴蝶,用9个绣片拼缝而成。而将蝴蝶绣于其上,源于水族的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以前水族人生活的地方太阳很烈,有一天,一位水族妇女去田里干活,把未满周岁的孩子放在田埂上,不一会儿就被太阳晒晕过去。这时,从天空中飞来一只大蝴蝶,用自己的翅膀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孩子得救了。母亲认为蝴蝶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为了让孩子能平安健康的成长,她把美丽的蝴蝶精心绣在了背儿带上,让蝴蝶保护着孩子一生的平安和幸福。从此,蝴蝶纹就成了水族人的吉祥图案。

背儿带中心的“蝴蝶”图案

  蝴蝶上方的绣片正中是“寿”字,背儿带最顶上的正方形图案中也有一个“寿”字,体现了祈望孩子长命百岁、种族繁衍的思想。大蝴蝶图案四周的长方形,五个正方形,两个变形梯形,组合成一个方块,好似高原上大大小小的梯田。

“寿”字纹样

  而在背儿带下部的中心图案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纹样。主体形象以同心圆为主,里面的几何装饰图案依次向外扩散,就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向四周散射。圆是一个太阳,里面有一棵树,即小孩的生命树,寓意生命之树长青,树上有一颗石榴花,寓意多子。太阳周围彩带状纹样代表雷鸣与闪电。雷神的地位在水族社会中是至高无上的,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背儿带上绣雷鸣便是祈求雷神对幼儿的庇佑。太阳纹与雷神的象征图案组合,是水族自然神崇拜信仰的写照。太阳图案上下绣有两只大蝴蝶,左右各绣一只老鹰。下部的四角是葫芦纹,葫芦的形象源于水族的创世神话。天地初始之时洪水泛滥,作为水族先人的兄妹二人为了躲避洪水,栖身于一支大葫芦中,直至洪水退去。兄妹二人走出葫芦,结为夫妻,繁衍生息,才有了今日成千上万的水族儿女。于是,葫芦被赋予了繁衍、生殖的意义。

古老的传统纹样

  背儿带上端的背带手上绣有连续的螺丝纹。水族是南方的稻作民族,而螺蛳是水田中常见的动物,其繁殖属性为多产。心灵手巧的水族女性将日常生活中的动物形象,经抽象变形而变成简练的纹样,象征着生命的不断繁衍。

  在背儿带上还绣有很多小铜片,直径3至5毫米,中间有圆孔,呈圆环形。圆形小铜片亦称金钱,有富贵的寓意。此外,铜片除了作装饰用,还被认为有驱邪避凶的功能。

  马尾绣背儿带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如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外婆(或舅母)会送上马尾绣背儿带以及马尾绣银佛童帽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探视新生儿的必备礼物。而且水族女子只有在出嫁后生第一个孩子时,才能享受此殊荣厚礼。此后,不管生育多少个孩子,娘家都不会再送马尾绣背儿带,会一直使用先前送的背儿带。通过赠送背儿带,母亲希望女儿婚姻幸福,母贤子孝。

水族妇女用马尾绣背儿带背孩子

  正因马尾绣的工艺独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6年水族马尾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马尾绣背儿带更是将水族马尾绣的艺术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马尾绣背儿带,刺绣精美,展现了水族妇女娴熟的刺绣技艺,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等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