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布依族 > 详细页面

布依族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赵彦婕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4日 浏览量:

布依族(buxqyaix),来源于远古的“越人”,汉代以后称“僚人”,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为“仲”,从清代到民国年间,布依族被称为“仲家”“侬家”“布笼”“笼人”“土人”“夷族”“夷家”“水户”等。1953年,经国务院批准,统一命名为“布依族”,但时至今日,与布依族杂居的汉、苗、仡佬等民族仍习惯称布依族为“水家”或“夷族”等。

  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和西南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另外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等地也有分布,贵州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贵州省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其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布依族有287万余人。

  布依族书面历史文献资料比较匮乏,有关其来源、历史等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流传,学者们还通过汉文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来研究布依族的来源和历史。谈到布依族的来源时,历史学家认为其与2000多年前生活在我国南方的一个族群“越人”有关,这种观点在历史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除“越人”以外,还分布着另一个比较大的族群“濮”,其居住地主要在今我国中南到西南这一片区域,在云贵高原与“越”形成交错杂处的局面,因此在布依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不断有“濮”的成分融入,史籍中有“越濮”“夷濮”等记载。战国晚期到古代西汉,今贵州南部,先后出现了“夜郎”“且兰”等地方政权,布依族先民是当时这些“方国”的主体民族。有关布依族的来源,民间普遍存在的一种观点是布依族来自江西或湖广。布依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部分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成员,在吸收外族成员的同时,自身也有一部分融合于外族。布依族从外地迁来的传说,只是反映了古代各民族一部分成员之间互相融合的事实,它反映了布依族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但不是布依族族源的主流。总之,布依族是世居贵州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从古越人及其后的僚人逐渐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有古濮人及后来的汉族和其他民族成分融入,逐步形成了今天人数众多的布依族。

  布依族使用的语言为布依语,根据谱系分类,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也称侗台)语族壮傣语支,布依族历史上没有创造和使用过与布依语相适应的文字系统。过去,曾有一些布依族宗教人士(布摩)借用汉字或仿照汉字自创土俗字作为记音符号,记录本民族宗教经文,这种文字被称为“古布依字”或“方块布依字”,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在贵州西北部和云南省的部分布依族地区,发现了一种类似“水书”的文字符号,记录的也是布依族宗教经文,目前尚无人能识读,其来源也尚待考证。在贵州省水城县的北部,当地布依族布摩还借用了20世纪初创的“波拉文”来书写本民族经书,这种文字由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伯格里(Samuel Pollard)所创,主要用于黔西北和滇东北苗族地区进行宗教传播,对周边其他民族也产生了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党和国家为布依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属拼音文字类型。最初的文字系统以贵州省龙里县羊场布依语作为参考音点,共有字母33个,其中拉丁字母22个,其他字母11个,声母23个,韵母120个,声调符号5个。

  布依族是一个传统的稻作农耕民族,有数千年水稻耕种的历史,社会习俗和信仰中有不少与水稻和水稻种植有关的内容,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水稻,宗教祭祀以稻谷作为祭品,红白喜事、走亲访友以稻米或糯米做成的糍粑为礼物。语言中有关稻作的词汇也很丰富。稻作文化是布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贵州荔波县拉片民族乡拉柳布依族村寨 老铁供图

参考资料:

  1.周国炎:《布依族》,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12月。

  2.中国民族网

  3.中华民族文化网

  4.图案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1949-1999)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