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京族 > 详细页面

京族哈节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杨迪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2日 浏览量:

  关于哈节形成的原因,许多人的看法都在某种程度上附和流行于京族地区的两则传说。其中的一则传说是这样的: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借传歌为名,动员大家起来反抗封建统治者。他的歌声悠扬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后来人们建了“哈亭”,以唱歌和传歌的方式纪念、赞美这位歌仙。于是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哈节”。

  关于哈节形成的原因,还有另外一则传说:相传过去京族人民出海捕鱼,屡遭风暴袭击,不少祖先葬身于大海。有一次,京族渔民驾船追捕鱼群,遇上大雾,迷航数十天,船中柴绝米尽,淡水用尽,正在危急关头,忽听远处传来阵阵蛙声,渔民们循声航行,结果发现了三个森林茂密、淡水充足的海岛,便迁至岛上定居,此后又在岛上修建亭寺纪念。建亭竣工的日子便定为“哈节”。

  祭神是哈节期间活动的重点,而这些神灵涉及的领域很广。然而,在哈节所祭祀的众多神灵中,海洋神灵占有主导地位,是哈节神灵谱系中的主角,这与京族本身作为传统的海洋渔业民族有关。在原始社会,面对大自然带来的诸多残酷现实,人们很希望出现一种可以保护大家安全的神奇力量,于是便“把海洋自然力加以神化,创造出色彩斑斓的神话传说和千姿百态的海洋诸神。与此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这些海洋诸神的祭祀活动”。哈节之所以形成,是与京族所从事的海洋渔业生产有着紧密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哈节是京族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为求得生产顺利和生活富足而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一种祭祀性节日。

  在哈节上,祭祀的重点就是镇海大王。有关镇海大王的来历,京族三岛普遍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在白龙尾的一个大石洞里,住着一条体形很大的蜈蚣精,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都要献一个人给蜈蚣精吃,否则它就兴风作浪,掀翻船只。由于当地的渔民出海打渔都要经过白龙尾,长期以来,蜈蚣精不知掀翻了多少船只,吞食了多少过往的渔民,人们都为无法铲除蜈蚣精这一祸害而发愁。有一天,一位贫穷的老者抱着一个大铁瓜来到京族渔村,要求搭乘即将出海打渔的渔船,大家见老者都不怕,于是就驾船向白龙尾方向出发去打渔。当船开到离白龙尾不远的地方时,老者要求渔民们架柴烧火帮他烧热那只大铁瓜,等船开到白龙尾时,大铁瓜已经被烧得通红。这时,蜈蚣精出来了,张着大口要吃人,老者见状,立即将大铁瓜投入蜈蚣精的大口,这样,蜈蚣精就被烧得通红的大铁瓜活活烫死了。老者为大家铲除了蜈蚣精,从此,白龙尾附近海域恢复了平静,渔民们出海打渔再也不必担心蜈蚣精吃人了。人们都十分感激为民除害的那位老者,将他视为保护渔业生产的神灵,在年节的时候都要祭祀他。

参考资料:黄安辉:《中国京族哈节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