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印象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张建国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0日 浏览量:

  细算起来,这已是我第五次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了。记得第一次是送一位领导到巴塘县赴任,恰逢县上欢迎当时修筑国道318线海竹路(海子山—竹巴龙段)的人员。欢迎仪式上,悠扬的弦子、欢快的舞蹈,加上一碗碗,不,可说是一盆盆斟满了深情厚谊的青稞酒,还没有饮下,人已经醉了。自此,我对巴塘的印象尤其深刻。

  其实巴塘和我曾工作过的石渠县洛须镇是一江相连,一山相承的。沙鲁里山脉、金沙江同为当地重要的山脉和水系。

  此次因工作关系在巴塘县耽误了一周之久,利用闲暇机会再次领略了巴塘的风采。

  八景之一的“巴山积雪”由于大气层变暖,往日终年白雪皑皑的景观已逐年消褪。不过机缘巧合,为了扑灭森林火灾,经过一番人工增雨作业之后,巴塘县境内普降大雨,“巴山积雪”竟重现容姿。对我来讲,雪山冰原是司空见惯了的,可对内地人来讲也不乏是一大景观。在闲逛康宁寺时,我遇见一位准备去上晚自习的康南民族高中的学生。他说自己是高一的学生,仅高一就有7个班,每个班少则50人,多则70人。通过闲聊,我对巴塘县人才辈出的根源有了初步认识,那是源于对教育的重视,由巴塘人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沿巴曲河顺流而上,进入措普沟自然生态保护区。沿沟而上不远就是茶洛乡,这里也是当年的义敦县政府所在地。车过当年的县邮电大楼时,还依稀可见当年县府的痕迹。上世纪30年代,著名摄影师孙明经曾在这里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义敦县县长立于县政府前的留影。县政府是一座用石头砌起来的低矮平房,破败不堪,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不得不用树桩支撑起来。县长神态平和,丝毫看不出抱怨。据说,孙明经在西康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而一些县政府却破烂不堪。好奇的孙明经就问一位县长:“为什么县政府的房子总是不如学校?”县长回答:“刘(文辉)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刘文辉的话是有些不中听,但话糙理不糙。当年,刘文辉的执政理念是16字方针: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他深知振兴西康要开发民智,因而十分重视教育。刘文辉是个军阀,但他16字的执政方针却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透射着面向未来的宽广视野。

  上行8公里处,阵阵热气扑面而来,这就是四川省地热资源第一的措普沟热坑地热田。大大小小的泉眼形态各异,散落在山坡上、公路旁、悬崖下、河水边。整个山谷都弥漫着温泉的气息,一股股热气从泉眼中升腾而起,那热气忽淡忽浓、忽明忽暗,在阳光的照射下,不停地变幻着迷人的色彩。据同行人介绍,热坑泉水水温高,富含矿物质,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特殊的疗效。温泉中,最独特、最壮观的莫过于远近闻名的三口间歇泉。由于时间关系,我未能一睹三口间歇泉的风采,不过站在水温稍微适宜的热坑泉水前,也领略到了此地温泉的神奇。

  再往上行,就是七彩草原——章德草坝。在雪山的环拥下,初夏的章德大草原还未全然泛绿,不过依然可以看见成群的牛羊、顶顶帐篷、袅袅炊烟。

  横穿这片草原,就可看见措普湖了。越过一个小山包,措普湖犹如一面蓝色宝镜展现在我们眼前。雪山、森林、草地加上这晶莹剔透犹如水晶般的湖,瞬间让人感觉到尘世间所有的繁杂琐事都被涤荡得一干二净。

  蓝色措普湖在高原早晨的绚丽阳光下,显得恬静而安详,犹如一位正在沉睡中的美丽少女。放眼望去,宁静的湖水呈深蓝色,清澈见底,时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泛起一道道波光。

  措普湖海拔4230米,有“康巴地区第一圣湖”之称。“措”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普”在藏语中是源头的意思,所以措普湖在藏语中的语意为“万湖之源”。措普河是巴曲河的源头,而巴曲河最后汇入的是金沙江。措普湖呈不规则的圆形,湖的周围是茂密的高山冷杉。和许多高原湖泊一样,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措普湖成为多种高山鱼类很好的栖息场所,湖里生长着大量的高原裸鲤和细鳞花鱼。

  我把手放进湖里,这些鱼竟然直接对着我的手“亲吻”起来,真分不清是人在逗鱼,还是鱼在逗人。

  县志记载:巴塘,传说是大鹏仙化的地方,又称“鹏城”。临别巴塘的路上,在海子山上可以看见许多呈链珠状的高山湖泊,散落在山沟里,宛如一串七彩的珍珠项链,这也是海子山得名的缘由。巴塘这样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也难怪会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了。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