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傈僳族>饮食起居 > 详细页面

傈僳族饮食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苏明奎 2017年11月16日 阅读量:

  傈僳族一般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带。新中国成立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往往早出晚归,途中常常忍饥挨饿,而带食物之类又不方便,于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知道吃干饭比稀饭耐饥,这样,就形成了傈僳族以“干”为主的饮食习惯:如蒸玉米面,由于傈僳族人耕种的土地大都离村寨比较远,需爬坡走箐,体力消耗大,劳动归来人们极想喝上几口“饭汤”解渴、止饿,这样,又形成了傈僳族以玉米稀饭为主的各种“稀”食辅之于“干”食的饮食习惯。新中国成立前,大部分傈僳族地区地多田少,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旱谷、小麦、荞麦、高粱等,这样,傈僳族以玉米为主食,辅之以小麦、旱谷、荞麦、大米等。副食有肉禽蛋类,但较少,主要还是上山猎取动物辅之。蔬菜、水果种类也不多。

  新中国成立后,傈僳族的饮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主食方面,随着水田面积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结构的改变以及母碓、水碓、水磨和各种粮食加工工具、机械的普及,除玉米外,大米、麦面的比例不断提高,吃面粉、面条的习惯也逐渐形成。在副食方面,蔬菜和肉类比例增多,品种和花样也不断丰富。食品营养得到提高、饮食卫生也逐步改善。

  傈僳族的风味一般以香、甜、可口、保持原味且制作简单为特点,但营养丰富,切别具一格,食用后令人难以忘怀。如:火腿玉米稀饭的可口喷香、烤乳猪的喷香扑鼻、漆油的补虚壮阳、杵酒的开胃健脾、苦荞粑粑的清凉解毒等。

  玉米稀饭是傈僳族传统的风味食品之一,将脱壳的玉米粒放入土锅或铜锅中渗水用栗柴火煮熟而成,特点是喷香扑鼻、解渴、去暑,配料多以各种蔬菜、豆类为主,若加煮一小块腊肉或火腿则味更香、饭更可口,是傈僳族招待贵客的食品之一。

  烤乳猪也是傈僳族传统的风味饮食之一,是傈僳族待客的最高礼仪食品。傈僳族家中一般都养有一头母猪,母猪一年能下仔两次,每次五至十头不等,无力将小猪全养成肥猪,因此,傈僳族有杀小猪吃的习惯,烤乳猪就是其中比较独特的食用方法,即猪仔长到3-5月间宰杀,去毛、内脏、肚杂之后在栗炭火上面微烤,边烤边撒辣椒、草果、花椒等佐味。烤熟后的乳猪焦黄脆、鲜香嫩、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傈僳族是一个尊老爱幼和好客、大方的民族,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还保留有原始共产主义的分配原则为前提的饮食分配习俗,饮食的礼仪与禁忌不多,但大都能够被大多数群众认可、遵从,以致养成习惯。

  吃饭时,主妇要先给老人、小孩盛饭,再盛给丈夫,自己最后吃;在吃饭时,要不停地给老人、小孩夹菜、添饭、舀汤;如有客人一起共餐,主妇要先给客人,并不间断地给客人夹菜、添酒。傈僳族还有许多严禁贪食、暴食、独食的饮食禁忌,他们有许多谚语都是辛辣讽刺贪食、暴食、独食之徒的,如“汉子因荣誉而死,馋人因好吃而亡”“独食者噎食,不合群者憋死”等。

参考资料:

  1.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傈僳族文化大观[M].云南民族出版社.(第65-70页)

  2.供图:刘 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