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柯尔克孜族>概述 > 详细页面

柯尔克孜族简志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作者: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2018年03月19日 阅读量:

  一、民族概况

  “柯尔克孜”是国内的称呼,国外同源民族被汉译称作“吉尔吉斯”。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柯尔克孜族人口总数为186708人,主要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散居在伊犁、塔城、阿克苏、喀什、和田、乌鲁木齐以及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匈奴语支,目前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近代中亚流行的察合台文基础上改制的柯尔克孜文。

  二、族源

  柯尔克孜族族源在本民族中有许多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柯尔乌古斯( Kir-uguz)”说、“柯尔奥古孜( Kir-oguz)”说、“柯尔克居孜(Kirk-juz)”说、“柯尔盖孜( Kir-gez)”说、“柯尔克孜巴依”说等。对于柯尔克孜族的起源在我国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称柯尔克孜族为“鬲昆”“坚昆”,这是我国史籍中首次对柯尔克孜族及其先民的记载。两汉至曹魏时期史籍中称为“坚昆”“鬲昆”“隔昆”,《魏书》《周书》《隋书》《新唐书》中柯尔克孜除了被称为“坚昆”之外,还被称为“结骨”“护骨氏”“契骨”“纥骨”。唐代史书上称柯尔克孜为“坚昆”“黠戛斯”“纥扢斯”。辽宋时期称柯尔克孜为“黠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元明称为“吉利吉思”“乞尔吉思”。清代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是准噶尔蒙古对柯尔克孜人的称呼,意思为“高山居民”,并一直被清代满汉等民族沿用。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成立,柯尔克孜族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三、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

  部落是自古以来柯尔克孜族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各个部落都是以小分散大聚居的方式居住。柯尔克孜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生产生活,都与部落组织有密切关系。大小部落头人“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有一些“比”实际上成为某一部落的最高领袖。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化,古老的部落组织关系发生了许多转变,原有的部落特征逐渐被新的部落关系所取代。私有制经济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古老的部落公有制体制被取代,人们的家庭观念、阶级观念也逐渐提升。部落的构成也从纯粹血缘关系为基础,逐步转向在一定程度上融人同乡及其他关系。新的部落体制逐步出现。

  过去,柯尔克孜族人以游牧畜牧业经济为主,如今除少数人从事农业或兼营农业外,多以经营畜牧业为主。牲畜品种主要有绵羊、山羊、马、骆驼、黄牛、牦牛、驴等;畜产品主要有各种皮张、羊毛、畜绒、肠衣、马鬃、马尾、奶酪、酥油等。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高梁、青稞、棉花、胡麻、红花、芝麻等。瓜果主要有桃、李、杏、梨、苹果、葡萄、石榴、无花果、哈密瓜等。山区矿产、森林、野生动物、植物和水利资源丰富,为当地的工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柯尔克孜族地区已建立起钢铁、煤炭、采矿、发电、石油、伐木、农机、食品加工等工矿企业。

  四、宗教信仰

  柯尔克孜族为保水草丰盛,人畜平安,祭拜万物之主——天神“腾格里”,进而发展成了对“天神”的崇拜。此外,还祭祀各种自然神,特别是山水土地神,其在表达感恩之情的祭祀仪式——“杰尔—苏塔尤”上得到体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开始从古老的自然崇拜过渡到自身崇拜。崇拜最集中的表现是对英雄玛纳斯的崇拜。在柯尔克孜族,不同的部落有不同的图腾。主要有对雄狮、老虎、鹰、母鹿、雪豹、狼、能、骆驼、马、牛等动物的崇拜,他们视这些动物为自己的保护神。同时萨满教也曾是柯尔克孜族长期信仰的原始宗教。公元10世纪至18世纪柯尔克孜族从世居的叶尼塞河和鄂尔浑河上游陆续迁徙到天山及中亚地区,之后逐渐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因迁徙奔波,人口比较分散,对伊斯兰教规定的“五功”,即“拜功”“念功”“课功”“斋功”“朝功”并不能完全做到。但是,他们和其他穆斯林教徒一样,信真主、信《古兰经》、信天使。柯尔克孜族的伊斯兰教既具有鲜明的伊斯兰教特征,又融合和保存了古老的萨满文化因素,具有鲜明的柯尔克孜族传统文化特点。此外,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七家子两个村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的一部分柯尔克孜族并不信仰伊斯兰教。

  五、民俗文化

  柯尔克孜族称生子为“托热提”,婴儿的祖父派一位亲戚骑上快马向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报喜,并在门上挂布标记,近邻和亲友中的妇女前来祝贺。孩子出生七天之内举办命名仪式,其姓名一般由本名和父名组成;满40天时,要举办入摇床仪式;孩子长到一岁左右时,要举办学步仪式;男孩子长到5岁或7岁时要举办“割礼”仪式,女孩儿则要举办扎耳朵戴耳环仪式。

  柯尔克孜族从古至今都实行族外婚,禁止在七代直系亲属之内通婚。当代柯尔克孜族主要以自由恋爱,父母指定的方式结婚。婚姻程序比较复杂,主要有提亲,订亲,会面,约定婚期,婚礼,串亲戚,回娘家等环节。婚礼仪式的内容包括准备婚礼食品、烤全羊、送婚礼期间宰杀的牲畜、迎亲、送聘礼、接新娘、顶天窗、新郎新娘见面、送彩礼、收嫁妆、婚礼庆典仪式、新郎新娘“萨达哈”祝福仪式、征婚念尼卡、新郎新娘入洞房、给新娘梳辫子、新娘告别等。

  古代柯尔克孜族的丧葬方式有火葬、土葬、树葬等。在现代,除了额敏县以及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七家子居住的柯尔克孜人之外,柯尔克孜族都要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举行丧葬活动。当人断气之前,邀请一位伊玛目(清真寺主持)诵读《古兰经》文。人死后要另外支起一座毡房,把尸体安放在其中的灵柩内,让死者头朝北,面朝西躺下。家里人穿上黑色衣服,朝西跪坐哭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的事迹,表达对死者的缅怀之情。在毡房左角挂上死者的衣服、鞭子等生前用品,门外竖起一面黑旗。家里年轻男子和小孩要支着木棍站立在停放尸体的毡房前放声哭泣,并唱“离别歌”。男人或亲属骑马到各地向亲友报丧。邀请阿訇念诵《古兰经》。家里人或死者的亲属们轮流守尸。丧礼前,阿訇在死者嘴里滴入几滴水,以示超度升天。死者下葬时必须完成净身、裹尸、行殡礼、下葬四个步骤。

  柯尔克孜族的住所一般与他们的游牧和半游牧生活相适应。他们根据季节变化和农牧业生产的需要,分别居住毡房(勃孜围)、土房(塔木围)和木房(吉戛其围)。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以肉和奶制品为主,喜食羊肉、马肉、马肠及牛肉。肉食的食用方法主要有煮、烧烤、熏三种。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等。谷面类食物有圆饼(或称馕)、稀面条、肉片面条、乌麻什、油果、油饼、米饭等多种,其中以馕、油果最为常见。民族特色饮食有:“肖茹帕”、“纳仁饭”、“库尔玛”、“卡特玛”、“西仁古奴奇”、“克么孜”、“勃左”、酸奶酪等。

  柯尔克孜族男子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外穿由羊皮做里子,用蓝色、黑色棉布做成的袷袢。腰系宽大的、镶嵌有铜质宅纹图案的皮腰带或绣花的布腰带。男人冬季喜穿皮裤,脚穿皮靴或自制的叫作“乔阔依”的轻便靴。

  柯尔克孜族未婚女子和已婚女子的穿戴都有所不同。未婚女子身穿对襟上衣、连衣裙或褶长裙,也有穿不带褶的长裙。裙外套黑色、红色绒布坎肩。年轻已婚女子喜欢扎红、蓝色、绿色头,喜欢穿红、绿、紫色上衣和红裙。中老年妇女多披彩色或白色长头巾,身穿蓝、黑等深色上衣和大衣。胸前不戴装饰品,但常年戴戒指、手镯、戴耳环。发辫上喜欢系各种银质发缀、发饰。头戴一种名叫“艾列切克”的头饰。帕米尔地区的妇女则戴一种风格独特的头饰“卡列克”帽,足蹬高筒皮靴。

  六、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神话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一个类别。大致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神话、族源及图腾祖先神话、动植物来源的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的长诗《玛纳斯》被成为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还有《艾尔托什吐克》《阔交加什》《布达依克》等神话英雄史诗。“散吉拉”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一个种类,以柯尔克孜民族、部落、氏族谱系为脉络,以韵散结合的说唱形式讲述民族的起源。

  民歌是柯尔克孜族韵文体口头传统中最古老的口头艺术表演形式。从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动物歌、历史传说歌、怨歌、游戏歌、儿歌、阿肯对唱等。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被称为“约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托依巴什塔尔约隆”、“哈依木约隆”、“阿勒木-萨巴克约隆”、“萨纳特约隆”、“度尔若”、“阔尔朵约隆”、“塔碧什玛克约隆”等。流传至今的柯尔克孜民间乐器有很多,主要有“考姆孜”、“克雅克”、“乔奥尔”、“奥孜考姆孜”和“苏尔奈”、“多兀勒”等,其中以“考姆孜”最具代表性。

  柯尔克孜族舞蹈有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男女对舞和合舞等,有赞颂骑士生活的《喀拉卓尔果》,反映长途迁移生活的《冲阔奇》、《恩干吐耶》、《喀冷喀尔》等。另外,还有取材于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劳动舞》《擀毡舞》《挤奶舞》《纺线舞》;反映习俗仪式的《加尔阔鲁秀》、《加尔,加尔》等等。

  柯尔克孜族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中最早运用较为完整的日、月、季、年及十二生肖历法的民族,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以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猴)、鸡、狗、猪等十二动物纪年,每十二年一轮回。这种纪年的方法,来自于他们的祖先黠戛斯人的纪年方法。在十二生肖纪年的基础上,柯尔克孜人又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十二个月是根据日、星辰的运行情况以及日食、月食、流星等天文现象来划分并以十二个星星的名字命名的。

  (编辑时有改动)

参考资料:

  1.丹珠昂奔主编:《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回族》,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

  2.杨圣敏主编:《中国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