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中华民族>怒族>文化艺术 > 详细页面

怒族民间文学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朱国伟 2017年09月20日 阅读量:

  怒族民间文学中,民间故事和民歌比较多,且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广泛。

  怒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怒江两岸的高山密林之中,他们养成了一种热爱自然、歌咏自然的自觉。怒族民间故事为我们描绘了怒江高山峡谷中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面,形象地表达了怒族人民与怒江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故事《谷玛楚与吴地布》描述了怒江边一个美丽的小寨子,“寨子中间,一条清清的小河穿流而过。小河两岸,全是绿油油的竹林”。《金花和银花》里描述了美丽的龙潭:“四周是高耸人云的重重高山,岸边是密密麻麻的青翠森林,水面亮得像镜子。”还有《孤儿的奇遇》里描述的高山湖:“湖水清澈透明,倒映着山、树、云、鸟。湖岸边芦苇丛生,野花灿烂,四周是高大茂密的森林。”民间故事通过对怒江峡谷清清的小河、清澈透明的湖水、高耸的山峰、青翠的森林、灿烂的山花、成群的鱼儿等优美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怒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共生依存之情。清澈的湖水、高耸的山峰、青翠的森林、灿烂的山花不仅是怒族人民热爱自然生态的写照,而且已经变成怒族同胞精神生活的愿望。

  唱歌对调也是怒族人民生活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民间社会活动。它既是怒族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是思想情感的直接再现。每逢过节、耕种、打猎、盖房,以及欢庆丰收、举行婚礼,都要以唱歌对调尽兴抒发和尽情欢乐。其中,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作品是:《火塘边坐唱》《祭猎神调》《婚礼歌》《若登调》和《祭祀歌》等。

  怒族诗歌大部分为即兴编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点,其曲调有一定格律,内容广泛,形式完整,以琵琶、笛子、口弦、葫芦笙等伴奏。流传较广的有《祭猎神调》和《瘟神歌》。此外,还有反映农业生产的收包谷调,反映男女爱情的求婚调《婚礼歌》和表示悼念死者的哀叹调等。在民间传说中,流传较广的有《大力士阿洪》《茂英充》等,描述了怒族的先民与大自然顽强斗争的故事。《瞎子求医》《神仙草》等歌颂真、善、美,鞭挞残忍和邪恶,充分反映了怒族人民善良、互助、知恩必报的美德和对邪恶势力的憎恨。

  怒族歌谣种类很多,粗略划分,大致有如下七种:

  1.古歌

  天地怎样形成、万物怎么起源、人类怎样繁衍、发展和迁徙,这是每个民族的先民都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这些,在怒族古歌中都作了详尽的“探究”和叙述,并且讲得有头有尾,活灵活现,几乎令人深信不疑。比较集中地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是《万物起源》《创世纪》《人类的起源》等。

  2.礼仪歌

  在怒族的社会生活中,凡婚丧嫁娶、添丁生子、年节庆典,都约定俗成了一整套规矩礼仪、而歌谣舞蹈即是各种礼仪题中应有的重要内容。如反映婚嫁的有《开门调》《接亲调》《待客调》《祝福歌》《祝酒歌》等;反映丧葬的有《哭爷、奶调》《哭父、母调》(哭儿、女调)、《指路歌》《给饭调》《出灵调》(下葬歌)等;反映节庆的有《贺年调》(祭祖调)、《尝新歌》等;反映生儿育女方面的有《贺生歌》《取名歌》等,以上这些歌谣,有时还配之以舞乐,其内容生动,语言感人,气氛浓烈,体现了怒族人民良好的道德礼节,高超的表情达意水平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3.生产劳动歌

  怒族人民获取物质资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自然资源的不同,反映在生产劳动方面的歌谣,与其他兄弟民族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解放前,怒族衣着的重要原料是麻。因此,种麻、薅麻、挑麻、割麻、浸麻、剥麻、晒麻、绩麻、纺麻、织麻……这其间的每道工序是不能紊乱的,为了便于传承,怒族人民创作了《唱麻歌》。这既是生产娱乐,又是知识传授,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怒族地区又多江河沟涧,溜索是重要的交通设施。编制溜索的材料千百年来是篾片来充当的。于是就有了《扭溜索歌》。此歌对砍竹、剥篾、拉篾、选篾、浸篾、扭溜索各道工序都毫无遗漏地作了叙述。最富有节奏感和热烈、有力的部分便是集中近百人扭溜索而溜索即将扭完时的一段。比如:“龙头怎么摆呀,龙尾就怎么用;口里怎么讲呀,手里就怎么做;眼要看,心要齐,手要动;左边高呀右边低;向左摆呀向右摆:手要做呀脚要移;用力扭呀使劲拉……”这样,寓娱乐于繁重的劳动之中,授知识于实干之时。真是一举两得,其乐无穷。

  4、情歌

  情歌,顾名思义是表现爱情的歌。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道德情操的不同,导致了人们表达男女情怀的形式也会有所区别。按其使用范围的不同、怒族情歌可分为公开化(大庭广众)情歌、半公开情歌(专属青年人汇聚的场所唱的歌)、不公开的情歌(即情侣双方对唱的歌)、玄奥难懂的情歌(即怒族民间用怒琴、琵琶弹奏的一种情歌,会听的人一听便知乐曲的全部语言内容,这种曲调只能在远离亲属时才能弹奏);按其对唱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团体间对唱的情歌、恋人间对唱的情歌、情人(过去曾有寻求情夫、情妇的习俗)之间唱的情歌;又根据对唱双方相距的长短不同而可分为大声唱的情歌、小声唱的情歌、窃窃私语般的情歌。按其内容可划分为试探性情歌、释疑性情歌、交心性情歌、直白性情歌、含蓄性情歌、挑逗性情歌,甚至还有挖苦性情歌。

  5、儿歌、童谣

  儿歌、童谣反映的是天真浪漫的孩提时代所接触的人、物、事;人,有讲好人、坏人的,有讲大人、小孩的,有讲爷奶父母的;物,有讲植物的、动物的,有讲玩具和食物的;事,有讲过去的或现在的事的,有讲坏事和好事的,有讲高兴的事或害怕的事的。歌词结构短小、重复、内容简明清新、节奏明快轻松、语句连环易记,是怒族儿歌、童谣的最大特点。如《你的阿爸去哪里》中是这样唱的:“你的阿爸去哪里?我的阿爸去兰坪。去兰坪做什么?去兰坪借锛,借锛做什么?借锛挖猪槽。猪槽做什么?猪槽养肥猪,养猪做什么?养猪娶儿媳。儿媳做什么,儿媳抬磨石……”儿歌是童年人的福音,也是中老年人打开往事闸门的钥匙。

  6.叙事长诗(《创世史诗》)

  如果说其他种类的歌谣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的内容而以短见长的话。那么,叙事长诗则是以恢宏的篇幅展示一个民族的哲理智慧的以长见长的上乘之作。从怒族的叙事长诗《创世纪》看,其时空跨度大,结构严谨,颇富哲理,是古代怒族社会思想发展水平的一个丰碑。《创世纪》不仅具有艺术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的、宗教的、道德的和哲学的价值。可惜怒族先民创造而流传到今日的长诗己寥若晨星,即使是能够搜集到的长诗也是残缺不全的。

  怒族民歌的伴奏乐器有琵琶、短笛和口弦等。

  达比亚:怒族弹拨乐器。又称“达边”,当地汉族人称“怒族琵琶”,僳僳达比亚多用于独奏或民间歌舞(如琵琶舞)伴奏,在当地的歌舞中,乐手们兴之所至,往往会改变持琴姿势,把琴举过头顶,反持于右肩上歌舞,颇具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的形象。

  短笛:男女皆吹,但在舞蹈中多为女性吹奏,是民间常用古乐器。笛长4寸,有4个音孔,音乐温柔,曲调优美。

  口弦:属女性乐器,不仅在舞蹈中吹奏,也是花前月下少女向情郎倾诉衷肠、表达感情的乐器。

  怒族人善于演奏乐器,自小就要学习。当怒族小伙向姑娘求爱时,首先向她弹响怀中的“达边”,向她倾诉心中的秘密。姑娘听到求爱,会吹起“拟力”以作答。双方可以提问、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从思想到生产、生活等各种问题都可以“弹”,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据说有的青年从认识到结婚都不说过一句话,完全靠音乐来沟通,从中可以反映出他们对音乐的感悟非同一般。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也许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参考资料:中华民族文化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