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地区 > 发展成就  > 详细页面

【百年巨变看喀什】新引擎带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2021年09月01日 阅读量: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走进这座位于祖国西端的边境城市,新城老城风格迥异,传统与时尚交织,古老与现代交融。喀什,屹立在中巴经济走廊的最前沿,正以实际行动描绘着发展的新画卷。

  喀什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具备连接欧亚的独特地理和人文条件,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喀什地区紧紧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十三五”末,喀什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130.2亿元。

  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把喀什确立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喀什从昔日的“古丝绸之路”重镇跃升为“经济特区”,从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肩负起推动形成中国“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使命,如今正逐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喀什市中心驱车往西,深喀大道两侧,总部经济大楼、深圳城、国际免税广场等新地标鳞次栉比,一个个新建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小亚郎生态湿地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投用,一座现代化新城蔚然成形。这就是2010年创立的喀什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今天的开发区,正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生机,向世界展示着广阔无限的美好前景。

  “开发区是棋眼。”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杨东升如此评价开发区在喀什地区经济发展这盘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开发区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加速聚集。

  近日,上海—新疆呼叫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内,工人们正忙碌着。“呼叫产业兼具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特点,在带动就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大有可为。”新疆智慧呼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部主管米日努尔·阿不都艾尼介绍,目前公司已经为移动、联通、电信、太平洋保险等多家企业提供国家通用语言及维吾尔语呼叫服务,公司总部、分园区共计用工800余名。

  在新动能加快发展的同时,纺织加工等传统产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近年来,国内纺织服装企业陆续在开发区建厂投产,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依托北部产业园6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发区大力推进南疆服装总部基地和纺织品服装物流基地建设,落户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72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区位优势,开发区逐渐成为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聚集且辐射中亚和南亚地区的经贸和产业发展高地。

  5月29日,喀什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外,一辆辆集装箱车正有序地排队进入区内办理出口货物查验通关手续。“不到一个小时,手续就办完了。现在的通关效率真高,企业成本下降了,我们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一位正在办理通关手续的司机高兴地说。

  据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杜军介绍,国际贸易对物流时效要求很高,过去外贸货运需要到口岸办理货物报关查验手续,先将货物卸下查验后再装车运出,费时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此外,一辆货车在口岸停留一天成本需1000多元,而货物装卸又需3000元至4000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才能加快通关速度、降低通关成本?综保区与喀什海关创新监管理念、优化监管模式,整合资源建成施封集中查验中心。2018年9月查验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后,从货物装车到入区办理完施封查验手续离区只需1小时,货物装车当日可达伊尔克什坦和吐尔尕特口岸,次日可达红其拉甫和卡拉苏口岸。据测算,实现快速通关后,每辆货车的通关成本降低4000元至5000元。按每天通关200辆货车计算,每天可降低通关成本约100万元。以往,前往中亚的货车每月可跑2趟至3趟,现在每月可跑4趟至6趟,相当于喀什进出口运力增长了1倍。

  随着通关效率的提高,喀什中程国际货运代理公司、融远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21家大型物流企业纷纷进驻综保区,物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去年以来,我们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近1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超过1万吨。”杜军说。

  未来,开发区将着力建设南疆交通枢纽中心,加快推进喀什国际陆路港、临空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吉乌国际道路货运和义乌等地经喀什至中亚南亚多式联运班列常态化,全力打造连接内地省市、面向中亚南亚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争取跨境电商项目取得新突破。

  入夜的喀什古城,美食街人头攒动、酒吧街摩肩接踵。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喀什古城已经成为新疆旅游的一张金名片,几百条弯弯曲曲、幽深静谧的街巷,一座座古朴的民族风情特色建筑,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但是游客们不会想到,10年前,古城的居民还生活在“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的环境中……

  为了让游客在喀什古城有更好地旅游体验,喀什古城景区依托古城原有的文化元素,结合古代丝路文化,推出古城开城仪式、千年丝路驼队等旅游体验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喀什古城的旅游文化。

  2010年,喀什老城区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涉及老城区28个片区49083户、507万平方米危旧房。在克服了搬迁安置难、加固重建难、地道回填难等一系列难题后,2017年底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中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改造喀什老城区,在国际上是罕见的、令人钦佩的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如是评价。

  60岁的巴哈古丽·米吉提住在老城的巷子深处,她说:“我们住进改造后的新家6年了,和以前的土坯房相比,现在的房子好太多了,住在这里真幸福。”

  2018年以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让居住在艰苦偏远山区、生产生活资料匮乏、难以实现就地脱贫的3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搬迁至距县城约25公里的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肖贡巴哈节(塔吉克族传统节日)期间,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提库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进富民安居房的买买提木牙提·吐尔逊张罗了一桌丰盛的美食,与乡亲们一起庆祝节日。

  搬家后,让买买提木牙提最满意的是女儿上学方便多了。此前,他家在马尔洋乡皮勒村,距离县城近200公里。因为路上有悬崖、险滩,孩子上学需要骑骆驼、搭滑索、走绝壁。买买提木牙提的大女儿上小学时,一个学期只能回家两次。“如今从县城到新家乘车不到半小时。”买买提木牙提说。

  近年来,喀什地区坚持把财政支出的70%和援疆资金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各类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民健康免费体检全面完成,推广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推动大病集中救治和慢病签约管理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推进低保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和“五保”老人、孤儿集中供养;加强住房保障工程建设,新建富民安居房……这些民生实事的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喀什地区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百年梦想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喀什将砥砺奋进、接续奋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豪情,让这颗丝路明珠,散发千年以来最夺目的光芒,走向新的辉煌。

  

  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