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经济 > 民族经济资讯  > 详细页面

西双版纳:绿为底色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2021年07月22日 阅读量:

  盛夏5月,走进勐海县勐宋乡,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气派的新房和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这个大山深处的山区乡镇能够走上村美人富的绿色小康路,得益于大型茶企——雨林古茶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引进。从2013年落户勐宋至今8年,雨林古茶坊的绿色生态茶产品就远销海内外,现全球门店已超过4000家,还通过产业带动让1491户6064人脱贫致富。“实现企业、农户和当地政府三赢,关键是要时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市场和企业发展。”勐海雨林古茶坊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樊露一语道破“秘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年轻”的雨林古茶品牌从无到有,成长为千吨级茶企,进入行业翘楚,这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推进生态经济实现绿色兴企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生态为先 做优绿色产业

  勐海县打洛镇勐景来村水田百余亩,鱼塘若干,田园风光旖旎;塔林密布,千年菩提树伫立,自然风貌盎然;干栏式村寨星罗棋布,傣家村民热情好客,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正是这些原生态的风景,吸引了旅游企业的目光。如今,一个集“农、康、体、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西双版纳“西线”最美的旅游景点和傣族文化的精品名片,每到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

  西双版纳热带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一直都是云南旅游的靓丽名片。这里拥有北回归线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打造以热带雨林为依托的、闻名世界的森林公园,既切合当地优势特色,又紧扣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

  雨林、大象、澜沧江……热带风情,世人向往。西双版纳是国内外游客赴云南旅游的首选之地,通过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野象谷、勐远仙境和望天树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文化散发出独特魅力,生态旅游成为西双版纳的金字招牌。2019年,西双版纳州旅游总收入创历史新高达827.95亿元。

  坚持生态优先,走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西双版纳州突出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发展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商贸物流4大产业,让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在景洪市东风农场一分厂九队的“东试早”柚示范园区里,268亩规整碧绿的柚子树结满果实、长势喜人。“2016年农场自主选育种植‘东试早’柚,目前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0元左右,今年是这片柚子地第二年挂果,亩产量预计在1.2吨,进入丰产期后,亩产量可轻松超过2吨、产值超过2万元。”东风农场生产经营办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王卫疆说。近年来,农场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培植“东试早”柚产业。目前,东风农场辖区种植“东试早”柚近2万亩。同时,牛油果、芒果、菠萝蜜等热区水果产业方兴未艾。

一年一度的“东试早”柚子节

  打造世界旅游名城、打造全国闻名的优质热带林果基地、打造普洱茶全产业链……西双版纳绿色产业风生水起、未来可期。

  转型升级 迈向高端业态

  天然橡胶种植一直是西双版纳州主导产业,近年来,通过努力延长天然橡胶产业链,橡胶加工企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开发高端橡胶产品,推动橡胶加工向集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发展。

  “这是真正的颗粒橡胶,都是我们的高端产品,明年我们的传统橡胶产品将全部淘汰。”通过技术升级,建成全自动生产线,实现橡胶加工全面向高端转型,勐腊县曼庄橡胶公司董事长张朝明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研发的“白炭黑湿法混炼胶”工艺。运用此工艺不仅生产出长得像爆米花的橡胶产品,还有颗粒状的橡胶产品,这代表了目前行业内橡胶加工工艺的最先进水平。2010年,曼庄橡胶公司成立企业技术中心,与科研院所、大学、上下游企业联合研发了“天然橡胶白炭黑湿法混炼技术”,直接向产业下游轮胎企业供应高品质轮胎胶制成品,完全达到国际认可的“绿色轮胎”标准,受到市场欢迎。“我们上游橡胶工艺的改变,直接带动了下游轮胎品质的提升,未来西双版纳橡胶产业将开发更多高标准的工业产品,进一步抢占高端轮胎市场。”张朝明说,目前,公司已经有一半产能投入高端产品生产,受到航空轮胎等高端制造企业青睐。

  同样,在勐腊县田野橡胶公司一楼大厅里,摆放着一个外表看似并不起眼的黑色轮胎,然而在公司生产部厂长崔大勇眼里,这是公司引以为傲的技改成果。“这是飞机轮胎,是用我们公司的高性能胶为原料生产的。”通过持续技改升级橡胶加工水平,从去年开始,田野橡胶公司高性能胶产品正式量产。如今,田野橡胶公司已发展为国内最大轮胎胶供应商,年产规模达15万吨,产值突破12亿元。橡胶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公司持续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去年公司研发的“曙光2号”橡胶产品成功纳入国内飞机轮胎的特种原料供应。

  打造“橡胶工业”,让橡胶成为真正的“绿色银行”,转型升级后的传统橡胶产业在西双版纳焕然新生。

  科技赋能  激发创业创新

  在西双版纳,由橡胶树种子制成的食用油通过国家新资源食品原料认证,走向千家万户餐桌;以橡胶籽壳生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运用于装配式建筑,不仅用于西双版纳州和云南省的民居建设,还出口到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如今已在西双版纳建成安居房、民居1000余栋,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

  据统计,目前全州橡胶种植面积达450余万亩。长期以来,胶水采收后橡胶树种子大多无法利用,腐烂在胶园里。2006年,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云开始了研发橡胶树种子食用油之路。在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后,王云又把目光聚焦到了橡胶籽壳上。用这个原来只能丢弃的“废料”,与废弃的橡胶木锯末等原料结合,经过研发,生产出了生物质高分子建材,并通过中国绿色产品 “十环”认证,广泛应用在了民居建设、园林景区、室内外装饰领域。

  “以前我们住的是木料房、瓦片房,风大了怕瓦片被吹掉,下冰雹又把瓦片打坏,大家住得不放心。现在国家政策好,给我们盖了新房,客厅卧室样样有,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札温丙村民小组村民罗大奎告诉记者,2017年他们村的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住进了华坤公司建盖木塑轻钢装配式房屋。

  据介绍,华坤公司将现代绿色建筑科技、环保木塑材料和民族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以“工业+艺术+文化”的理念,首创了木塑轻钢装配式民居建筑,它是一个以“3D打印”结构技术,兼顾建筑、内外装饰、保温隔音、水暖电气和建筑设备配套,以及生态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完整高效节能型绿色建筑系统,能实现流水线生产,模块化装配。

  “用橡胶籽壳高分子复合材料建设民居,目前技术成熟,具有安全、绿色、环保、施工周期短、建筑装修一次完成等优点,高度匹配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要求。”华坤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个就地取材、由橡胶籽壳“建成”的绿色环保民居,正慢慢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西双版纳州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持续推进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从澜沧江畔夜间经济的繁华景象,到边境口岸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这块绿色发展的热土正勃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

  亮点

  技术突破丰富茶产品形态

  2020年,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1001.4亿元,实现“千亿云茶产业”目标。与此同时,一项“双水相发酵提取”工艺可直饮茶黄素的茶产业延伸技术在满山歌茶业(西双版纳)有限公司取得突破,受到广泛关注。

  “国际上一直难以攻克的就是提取食品级茶黄素技术。”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崇业博士介绍,一直以来,国内外均采用低毒有机溶液(乙酯乙酸)提取茶黄,因含溶剂残留不允许在食品中运用,只能作为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而满山歌茶业(西双版纳)有限公司攻克的茶黄素双水相发酵提取法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古茶山的初制所

  茶黄素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金黄色色素,是茶叶发酵的产物,其含量占干茶重量的0.5%到2%,是第一个从茶叶中找到具有确切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实验数据显示,以传统喝茶方式摄入0.2克茶黄素,需饮下13.2升浓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企业开发出具有速溶特性的茶黄素冻干粉,不仅开发出了原味和红茶味、绿茶味、乌龙茶味、花茶味型等茶香味型等茶饮口感味型,还有专门针对高血脂、糖尿病、失眠患者定向产品和醒酒护肝类产品。除了如同速溶咖啡一样用热水即溶即饮的形态,还有常温水即溶即饮的形态,以及不需溶水的茶黄素含片等。这些内容丰富的产品大多已经开始线上销售。

茶黄素生产车间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云南省茶叶面积676万亩,茶叶总产量43.1万吨,均处于全国前列。但全省茶叶加工同质化严重,仍以“饼、砖、沱”为主,综合利用及功能性茶叶商品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利用率低于1%,因此全国各茶叶主产区将产业出路聚焦在科技创新这一焦点。

  “传统茶叶有品饮和健康两大属性,从而使得茶叶能够跻身世界三大饮料之列。我们开发出被称为‘软黄金’的食品级茶黄素,通过去除重金属、咖啡因、苦寒等对健康不利的成分,只留下精华部分,就达到了以茶促健康的目的。”公司负责人李定忠介绍,2015年茶黄素生产的国家标准公布后,他投入了3000万元,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团队历经5年探索,研发出了“双水相发酵提取”工艺,先后申报了29项发明专利,并于2019年底获得茶黄素生产许可,实现了茶黄素工业化生产,所生产的水提茶黄素冻干粉是国内外唯一可以直接饮用的茶黄素。

  “这样的技术突破,对我省茶产业价值链提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马雪涛说。

  “我们的主要原料来源就是周边的茶农百姓。”李定忠说,目前茶叶市场价格高低分明,有好多茶农对于低价台地茶采摘兴致不高。而茶黄素是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含量基本不受茶叶产区、茶树树龄的影响。因此这个项目进行规模化生产后,既可通过科技手段来提升茶叶的产值,打造一个千亿级的“绿色食品牌”产业链,又可以通过收购原料来带动农户的增收致富,完全可以实现产业、企业和农户三赢的既定目标。

  黑牛肝菌四季可产

  走进培育室,一阵清凉袭来,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黑牛肝菌夺目“盛放”。

  “根据黑牛肝菌各生长时期对环境的要求不同,我们对每间培育室的温度、湿度等培养环境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云南宏臻生物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开萍介绍。

规模化培育牛肝菌的车间

  云南宏臻生物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以科技手段实现云南省珍稀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栽培与可持续发展。2013年至今,宏臻公司累计投入2亿元开展牛肝菌人工栽培研发,竣工投产新鲜黑牛肝菌的生产基地,现已实现无季节、气候、地域等限制的全年生产模式。

  目前宏臻公司新菌种单瓶产新鲜黑牛肝菌克重平均达100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还拥有工厂化黑牛肝菌菌种、工厂化栽培技术、环境工艺、保鲜运输4大核心技术,已获黑牛肝菌、食用菌设备等发明专利18项,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将在此基础上持续重点打造牛肝菌深加工,整合带动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并以云南热区每年产生的上万吨橡胶木锯末作为栽培原材料,以采收黑牛肝菌后的菌渣为有机肥原料,用于改良土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绿色循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云南宏臻生物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建同说,公司能够日产6吨牛肝菌,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可带动周边300人实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元。

  “田园梦”绘就最美乡愁

  自然条件优异的千年古寨勐景来,吸引了有着“田园梦”企业的目光,要在这里打造一个“田园综合体”。在开发建设中,企业把村寨整体参与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变村民对景区开发的观念,带领村民的收入模式从纯农业型向半旅游业型蜕变。

  “我们希望运用科学种植的方法,将勐景来的优势发挥到最大。”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丽来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规划、科学统筹,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给予土地呼吸的空间。村民们一开始不能接受让土地闲下来的理念,张文丽便结合景区开发,将本地村民聘请为企业员工。“这样他们的收入就有了保障。”生活有了保障,日子有了奔头,村民信心更足了。

  2016年,勐景来景区启动香水莲花稻田庄园项目,涵盖了农、林、牧、体、副、渔生态庄园休闲度假、村寨观光旅游等项目。同时,把村寨里的传统手工艺人组织起来,在景区内展示制陶、造纸、酿酒、打铁、织锦等手工艺。此外,勐景来景区规划出了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中种植热带、亚热带农副产品、水果、蔬菜以及香水莲花。一个集“农、康、体、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初具雏形。

  “现在村民们收入都提高了,环境也变好了,村子里还有了专门照顾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的公益组织和‘六点半’课堂,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为振兴家乡出一份力,我坚信勐景来一定能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目标。”勐景来村主任岩温相信心满满。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http://www.yn.gov.cn/ywdt/zsdt/202106/t20210616_223835.htm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