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史志 > 历史人物  > 详细页面

王阳明与贵州

来源: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编辑整理:许觊佳 2022年01月05日 阅读量:

  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曾有过数位历史文化名人,他们为这西南偏隅增添了许多风采,他们留下的遗迹和思想是贵州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财富。而在这些人中,让大多数贵州人最为熟悉的,便是王阳明先生了。

王阳明先生石刻像(许觊佳摄于贵阳阳明祠)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敕封新建伯,后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明正德元年(1506),宦官把持朝政,王阳明为蒙冤入狱的戴铣等人仗义上疏,遭到宦官刘瑾迫害,被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三年(1508)春,王阳明到达龙场(今修文县龙场镇),于逆境中不忘初心,苦苦追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通过默坐澄心,终于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正式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为阳明心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阳明心学的大旗首先树立在贵州高原之上,他将孔孟程朱以来的儒家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阳明洞(位于贵州省修文县栖霞山上,图为贵州省博物馆的复制建筑):王阳明曾居于此洞,并在此悟出“心即理”这一重要心学思想,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许觊佳摄于贵州省博物馆)

《传习录》:此书记载了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包含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由其门人弟子整理编撰而成。(许觊佳摄于贵阳阳明祠)

  五百多年来,阳明心学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东亚乃至欧美广为流传,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王阳明悟道之地贵阳龙场镇也因此被学术界称为“王学圣地”。

龙冈书院旧址:明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为回馈当地乡民给予的帮助,在龙场创办龙冈书院,讲学授徒。(许觊佳摄于贵阳阳明祠)

明正德四年(1509),贵州按察司提学副使席书邀请王阳明主讲贵阳文明书院,席书亲率书院弟子二百余人“以所事师礼事之”。(许觊佳摄于贵阳阳明祠)

  “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随即开始在贵州传道,于修文龙冈书院、贵阳文明书院授徒讲学,改变了贵州的学风、民风,使贵州圣学昌明,文教大兴,书院遍布,人才鹊起,对贵州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贵州成就了王阳明,王阳明也影响了贵州。

位于贵阳阳明祠内的阳明书院。(许觊佳摄于贵阳阳明祠)

贵阳市修文县阳明大道2005年修建成的“王学圣地”牌坊。(许觊佳摄于贵阳阳明祠)

  作为阳明心学的发源地,使得贵州的学术思想沉浸在其中。并以此为契机,贵州本土学者形成了贵州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地域性儒学派别——贵州阳明学派,黔中王学(“黔学”)顺应诞生。时年间,黔中王门弟子积极在贵州各地开展讲学活动,形成了五大重镇,后有清代学者云:“黔学之兴,实自王文成始。”

  王阳明在贵州待了三年的时间,对贵州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主要贡献在于教育方面,他为贵州培养了众多人才,对贵州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他在贵州的民族团结和地方文化开发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内圣外王”是中国儒家传统的最高人生境界,王阳明集“立德、立功、立言”之大成,一生德高功著、爱国恤民,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做出了不朽功绩,充分体现了北宋理学大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和担当。

  贵州曾有过这样一位“大家”流寓驻足,得之,幸之。

  编辑整理:许觊佳

  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贵阳阳明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