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文字>民族文学>作品阅读 > 详细页面

小村之晨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邱立新 2023年04月06日 阅读量:

  春天的乡间,天干净得醉人。草色已深,繁花开出一树一树的可爱颜色,田畴远山饱蘸了春的笔墨。

  清早,走上小村土埂。梳理过的田垄一行行,在晨光里,等着夏风来把禾苗唤醒。

  晨晖落满山野草茎时,小村醒了,狗吠鸡鸣,伴着“哞哞”的耕牛叫声。

  那牛是前院老李叔的,老李叔正赶着它往地里去。如今的乡村农业已是轻便农具机械化了,很少有人用耕牛种地,可老李叔依然养着这头耕牛。有人劝他说:“把老牛卖了吧,能卖个好价钱。”他说:“跟我这么多年了,咋好就卖了?养着,是个帮手。”其实,老李叔用耕牛犁地、压地,只用它三成的力气。他说:“让它干些活,省得它忘了本。”其实,他是在回不去的记忆里,咀嚼着一份生活的味道。

  走着,对面小架山山坡上传来阵阵说笑声,那是几位早起的大嫂,到山上采野菜正往回返。她们裹着花头巾,微黑的脸庞难掩收获笑意。春天里,她们每天天放亮就上山采野菜,再赶第一趟出山车进城,把菜挎到城里集上卖。近几年,山野菜成了城里人饭桌上的新宠。比如可以炒鸡蛋、炒肉的刺嫩芽,在城里集市上一斤能卖20多元钱。

  早些年苦春头时,山野菜也曾是村里人的宠儿,它们是“救命菜”。那时没有那么多鸡蛋,肉得过年过节时才有,母亲用榆钱烙玉米饼,用刺嫩芽、荠荠菜、曲麻菜做苞米面糊糊,吃得我们满肚子清汤寡水。不过说起来,还应感谢那些艰苦岁月,从曾经的生活色泽里浸润过的日子,给了我们磨炼。有了这份清汤寡水的苦,能让我们珍惜光阴的每个角落。

  回来的路上,道旁榆树梅枝上的串串花蕾,正迎着日光从枝条里往外钻,娇嫩妩媚的云霞花,把春天的小村渲染得别有一番景致。记忆里,这是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小时候,我们在这土路上玩耍,每天不知要跌多少个跟头。长大后,土路变成砂石路,我们可以骑着自行车上学。这几年,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潮中,砂石路变成水泥路,道两旁装了路灯,柴火垛挪进院子,村道两旁整理出来,栽上了花草和景观树,让小村一下子雅致清秀起来。

  到家时,初阳的薄纱已褪去,金色光芒覆盖了整个小村,饭香味透过嫩柳枝召唤着早起干活的人回家吃饭。

  这份简单质朴,像一首暖色调的诗,轻轻斜落到草甸田埂,斜落到我笔下的方块字上。幻成一缕乡土芬芳,让心的角落静谧无尘。

作者:邱立新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