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克”系蒙语意为摔跤,是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 据记载,早在成吉思汗时期搏克运动已经非常流行。搏克是蒙古男儿三项技艺之首,不仅是力量的较量也是技巧的较量。
在阿拉善盟、青海和甘肃等地区流行的搏克比赛称为沙力搏尔式摔跤。“沙力搏尔式”词从蒙古语“沙拉巴”(迅速之意)、“沙拉玛盖”(敏捷的)派生而来。该搏克的摔跤技巧是模仿公驼之争而发展形成,与其它地区摔跤所不同。在服饰方面,沙力搏尔式摔跤时搏克沁赤足穿三角短裤从赛场两角迎面而上,分别抓好对方短裤后开始进攻,技巧有前攻、猛背、偷袭、后推、左拉右拧、内外夺脚、旋转猛压、上压、空旋、单打、松肩、硬抗、上翻下扣等。搏克沁需要有强壮的体质、耐力、智慧和技巧。
搏克是蒙古族人民中最为广泛的娱乐形式,是“那达慕”中的重要竞技项目。搏克运动不仅能锻炼人的力量、灵敏度、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人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格,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崇尚力量、智慧的审美情操。蒙古族搏克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号:Ⅵ-22
类别:传统体育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参考资料: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编写《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解》,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