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艺术 > 艺术家  > 详细页面

“蒙古马”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谈原创音乐剧《苏赫与白马》创作体会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李宝珠 2019年03月11日 阅读量:

  草原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个风雨之夜,一匹小白马因病弱被千户抛弃。少年奴隶苏赫从狼群中救下了这匹刚出生就失去母亲的白马。他与奶奶及伙伴们共同照顾白马,与它相伴长大。长大后,白马在赛马会上奔跑如飞,成为草原上的神驹。千户爱马成癖,欲夺回白马,白马为自由、尊严拼死抗争。苏赫、众伙伴及动物们虽极力相救,仍没能挽救白马的生命。苏赫日夜思念着白马,白马托梦给苏赫,让他将自己的身体制成马头琴。从此,草原上永远流淌着马头琴声……

  《苏赫与白马》是北方草原上流传已久的浪漫感人的民间故事,是蒙古族“马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蒙古族的审美认知。它展现了蒙古族与草原上的其他生命相互依存的自然生态关系,充分表现了“马”是蒙古族最具精神特质的生活伴侣。草原人民以“马”的精神与品格象征他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对草原生命和谐共存的渴望,对生生不息的绿色生态的呼唤。

  2017年6月,由克明编剧、段泽兴作曲、笔者导演的原创音乐剧《苏赫与白马》,作为内蒙古艺术学院院庆60周年重大展演项目首演成功。该剧立意高远,体现了蒙古民族向往自由、纯朴善良的性格,以及与草原相依相恋、生生不息、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它有着非凡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这是一部纯粹的内蒙古原创音乐剧。剧本、词曲均出自内蒙古著名的剧作家、词作家和作曲家,导演为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剧专业教师,演员是内蒙古艺术学院培养的专业音乐剧学生,现场乐队及舞台制作都是内蒙古本土的团队。

  其次,这是内蒙古第一部完全在现场演出的音乐剧,真正检验了内蒙古音乐剧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及舞台表演能力,推动了内蒙古音乐剧人才的培养和音乐剧市场的扩大,为内蒙古音乐剧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该剧保持了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现场性与真实性,保持了艺术的“真”。这种艺术之“真”,是达到艺术之“美”的重要途径。

  音乐剧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仅有20多年, 但这种艺术形式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内蒙古的艺术市场亟须将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融合,《苏赫与白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用最现代、最时尚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马文化”。

  2017年11月,经过在国内众多院校选拔,《苏赫与白马》以它动人的草原故事、独特的草原文化叙述赢得比赛资格,参加了“台湾第三届2017年知音音乐剧大赏”比赛。评委们称赞说:“没想到人与自然可以如此交融!”“人与自然的对话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台湾观众更是被蒙古族的音乐文化深深吸引,对演出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蒙古族的“马文化”以这样的形式感染了台湾同胞,激起了他们对草原的向往与爱恋。

  音乐剧《苏赫与白马》中,对“马文化”有如下的展示:首先,“苏赫与白马”的故事传统而浪漫,充满悲剧精神。“马头琴”作为蒙古族的文化标识,不仅与牧人的生活为伴,在世界舞台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苏赫与白马的浪漫传说延伸了马头琴的深度与内涵。剧中蒙古族的谚语、诗意的歌词都焕发着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如“白马”在与“千户”的抗争中唱到:

  “想要我的眼睛吗?/拿去/它会变成湖泊

  想要我的头颅吗?/拿去/它能长出森林

  想要我的脊梁吗?/拿去/它能变成山岭

  想要我的心吗?/拿去/它会变成明灯

  想要我的灵魂吗?/你拿不走/它飞翔在草原的上空

  自由比什么都可贵/这是骏马的品性

  自由比什么都可贵/为了它——可以抛弃我的生命”

  该剧无论是对自然的描述还是人与动物间的相处,都流露出对绿色草原的渴望,激发出人们对家乡的爱恋与保护环境的热望,这在当下也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音乐创作保持了传统蒙古族音乐中特有的旋律美。剧中,多首唱段既情感深沉、绵长内敛,也激情飞扬、朗朗上口,优美舒展的旋律非常便于传唱。合唱写作更具深度与功力,彰显出蒙古族音乐的内在厚重张力。剧中的两首儿童合唱,语言形象富有智慧,和声和谐、节奏轻快具有舞蹈性,核心合唱唱段“传说”饱含深情,转调的运用使情绪大开大合,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蒙古族最精华的“长调”叙述与音乐剧的核心写作方式“叙事性”更紧密地结合,再加上现场伴奏乐队以电声乐、弦乐与特色乐器组合配器,传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融合,为人们呈现了一部现代、时尚、多元、充分彰显蒙古族“马文化”魅力的音乐剧。

  “白马”托梦给苏赫时唱到:

  “我的骨头做琴箱/我的马尾做琴弦

  我的腿骨是琴杆/马头望着大草原

  假如你要想起我/轻轻拨动这琴弦

  马头琴声响起来/我就回到你身边……”

  “马头琴的传说”已经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苏赫与白马》更是将“蒙古马”精神进行了再度延续与发扬。它的创演成功,使人们更多地看到了艺术创作中“真”的可贵:蒙古民族对“马”的感情是真挚的,对自然的爱惜之情是真挚的,对草原的祈福之心是真挚的。在未来艺术的创作道路上,我们将会继续秉承“蒙古马”精神,坚韧不拔、格调高雅地去追求艺术的“真”与“美”。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19-01/25/content_8362.htm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