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工艺 > 雕刻  > 详细页面

旦增朗杰: 用心守住雕版上的“活化石”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王珊 2019年04月28日 阅读量:

  在旧西藏,普松乡雕刻艺人根据雕刻造诣程度分为两个等级:“哦青”和“哦琼”,招收农奴学徒继续代代相传。

  据普松老艺人讲述:从800多年前藏巴汗统治时期,普松雕刻技艺有了广泛的传播和继承,当时政教合一的旧西藏农奴完成差役(主要是每年要雕刻各种佛经、日历、人物自传等),把自家孩子从十二三岁开始送到雕刻造诣颇深的老艺人身边经过精心培养和监督,从事长达9年的苦练才能掌握这门技艺,这种学徒传承关系一直延续到和平解放西藏之前。和平解放西藏至今,普松乡面貌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普及义务教育、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等等,雕刻技艺以家庭或师徒关系继续传承。

  旦增朗杰从11岁跟随父亲、哥哥学习雕刻,现在一家4个主要劳动力在务农的同时,都从事着雕刻,其技艺在当地小有名气。旦增朗杰带领我们来到了他家的陈列室,从柜子最下面取了两块“传家宝”,一边用干净的抹布擦拭着,一边对我们说:“这是祖辈们留下来的两块木雕,是吉祥八宝和佛像图,曾经有人出高价购买,我们不会卖,我和哥哥偶尔拿出来,研究揣摩祖辈们的雕刻技艺。”

  柜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雕刻成品。旦增朗杰接着说:“现在到乡里来购买木雕的人越来越多,弄一个陈列室方便大家选购。为了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我和哥哥还会给佛像上色,这些涂上了颜色的木版色彩鲜艳,比传统的雕版更生动。哥哥斯曲擅长刻经文,我擅长刻画像,每年我们家接待游客3000至4000名,每年仅雕刻收入达到10万元。”

  现在普松乡106名雕刻师和494名相关从业者,占全乡人口28.73%。不但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腰包鼓起来,还带动周边经济发展,为群众致富奔小康开拓一片新空间。他们有空时便进行技术交流、心得交流,通过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艺。同时,将自身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与现代雕刻艺术结合,与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结合,与产业化结合,雕刻师将会把这一古老技艺做得更精细、更有纪念价值和欣赏价值,将西藏传统文化展现得更美,传播得更远,影响更深刻。

  记者观察:

  近日,记者带领内地的朋友到尼木县购买“三绝”。回程的路上,与朋友闲聊,他说,如果没有本地人的带领,游客们肯定找不到购买点,语言也无法交流。如果政府或企业参与,在县城设立一个集中销售点,如雪拉藏纸所在的民族手工艺园区里设立一个陈列厅,把木雕、藏靴等集中在一块,不仅能加大对尼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也能方便游客购买,不用再东奔西跑。

  

  来源:西藏日报

  http://www.ihchina.cn/news_1_details/10430.htm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