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传媒 > 新媒体  > 详细页面

通往梦想的一座桥——海拔4500米之上的国家通用语言网络课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翟永冠 张兆基 2021年08月11日 阅读量:

  他们是牧民的孩子,也是信息时代的主人翁。互联网为他们认识世界打开一扇窗,国家通用语言为他们实现梦想架起一座桥。

  上午10点,踏着上课铃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第二小学教师仲李愿走进教室,学生们立刻端正坐好。

  这是一堂海拔4500米之上的国家通用语言网络课,学习工具是接通互联网的电脑,学习内容是《登鹳雀楼》。

  “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阅读与广播课,请大家打开电脑。”仲李愿说。

  13岁的达措用鼠标熟练地点开软件,出现课文朗诵的界面。她点击“跟读”选项,对着麦克风一字一句读了出来。

  记者看到,学生们利用学习软件进行跟读、录音和回放,还能得到智能评分。

  此时,这些生长在羌塘草原的孩子们,不再只有眼前的青草和牦牛,还有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跟达措家庭情况相似,班里八成孩子来自牧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对这些生在高原、长在草原的藏族孩子来说,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非易事。

  现在,改则县第二小学每十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程度和智慧平台利用率不断提高。

  除了国家通用语言课程,达措和同学们还在网络课堂上学习藏语、数学、语文等课程。

  “我发自内心为他们高兴。”援藏干部、改则县副县长大平措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让地处祖国边疆的孩子们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更多的人生可能。

  据介绍,从改则县第二小学毕业后,这里将有近一半的学生考入在拉萨的中学,还有十分之一的孩子能够考入省市相关学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一家人挑孩子接受教育到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从全家勒紧裤腰带供读到免费教育普及,从徒步赶羊上学到坐大巴上学……西藏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改则县教育局干部才俄说。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从阿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他是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孩子们不再像祖辈那样,只有放牧这一条出路。他们也拥有了教育改变命运、实现精彩人生的权利。”才俄说。

  “我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好普通话,走出高原,看看外面的世界。”达措说。

  作者:翟永冠 张兆基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报

  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10631824-1.htm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