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全部分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字 > 民族旅游 > 民族旅游资讯  > 详细页面

百年巨变看喀什丨纵享山河无限美 不尽风情在喀什

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2021年09月27日 阅读量:

  纵享山河无限美不尽风情在喀什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喀什成就之旅游发展篇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喀什地区神奇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成为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喀什地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兴喀”战略,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持续打响“新疆是个好地方——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旅游品牌,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旅游热度持续升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我们要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网红公路盘龙古道打卡!”6月16日,在喀什边境管理支队的边境通行证办证大厅,几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记者,“我们从网上看到,塔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太迷人了。”盛夏季节的阿拉尔金草滩风光秀丽、阳光照耀的塔什库尔干河波光粼粼、瓦尔希迭村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多种多样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共同组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帕米尔高原旅游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近年来,塔县以实现全域旅游为目标,对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集中打造,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量身打造了边境游、乡村游、温泉游、登山游、冰雪游、体验游等旅游品牌。目前,该县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6项,不可移动文物485处,国家级旅游资源4类25处。

  “看着眼前干净整洁的喀什古城,要不是看了以前的资料,我真的想象不到喀什古城以前那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的情景。”6月20日,福建游客陈锋感慨道。

  2010年,投资超过70亿元的喀什老城区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喀什地区本着“注重风貌,修旧如旧,一户一设计”的原则,对老城进行保护性改造,保留并加强了老城居住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与巴扎文化元素,改造完成后成功创建了国家5A级景区——喀什古城。

  漫步走入喀什古城,只见:街道纵横,一座座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静静陈列;小巷幽深,老人们的歌声伴着木卡姆的演奏缓缓流淌;树木葱茏,一幅充满了历史韵味的千年古城画卷在游客面前徐徐打开。

  近年来,喀什地区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新业态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兴喀”战略,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喀什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仅今年“五一”期间,全地区就接待国内游客69.7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55.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7694.35万元,较2019年增长12%。

  5月1日,总投资1.65亿元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后的岳普湖县达瓦昆沙漠旅游风景区迎来旅游热潮,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欣赏着“沙水相连”的奇特景象,争相游玩沙漠越野车、骆驼探险、水上娱乐等惊险刺激的游乐项目,一起品尝架子肉、烤包子等特色风味小吃,并零距离感受少数民族民俗婚礼、维吾尔族且力西民族式摔跤等内容,尽享沙漠旅游带来的奇妙体验。

  岳普湖县达瓦昆景区先后引入了民俗婚礼、麦西来甫、摔跤比赛、民俗文化表演等特色文化活动,给游客提供了全面的文旅消费体验,吸引了疆内外游客和网红打卡游玩。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姜静说:“文化的植入让景区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在让游客近距离体验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使达瓦昆景区旅游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推介和推广。”

  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是远近闻名的“土陶村”,有着悠久的土陶烧制历史。近年来,英吉沙县结合地缘和资源优势,着重下好“乡村旅游棋”,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带动经济发展,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精品旅游景点。通过把县域内的小刀、土陶、木雕等非遗产品与旅游相结合,让更多身怀传统技艺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出来旅游总喜欢带一些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回去,英吉沙县的土陶就很不错,纯手工制作的土陶精致又美观,还有一种别样韵味,无论是摆放在家里作纪念,还是送给亲朋好友,都是很不错的选择。”6月23日,来自山东的游客王林说。如今,来“土陶村”旅游、选购土陶的游客越来越多,土陶已成为英吉沙县知名的特色旅游纪念品。

  近年来,喀什地区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守护,积极推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通过创新文旅融合业态,促进旅游与文化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喀什感受独特的历史人文风情。今年上半年,全地区接待国内游客863.9万人次,同比增长33.7%,较2019年同期增长58.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77亿元,同比增长25.5%,较2019年同期增长19.5%,人均消费749.7元。

  “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我们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子竟然变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希望更多游客到村里做客。”5月21日,塔县班迪尔乡坎尔洋村村民库尔班·阿热甫江对前来参加“中国旅游日”塔县分会场活动的记者说。2018年,库尔班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成功开办该村第一家牧家乐,从此吃上了“旅游饭”。

  201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结合村里自然及人文优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盘活旅游资源,在做好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上,抓住文化、艺术、服务三个要素,挖掘出“观星台”“歌曲创作故居”等景点,集中打造“三座园林、三座山谷、三座群众活动艺术馆”,建成50家牧家乐、42顶毡房、40多间标准间,并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全力打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旅游景区,力推坎尔洋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2020年11月28日,坎尔洋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月1日,同样是国家4A级景区的叶城县宗郎乡灵泉风景区游客爆满。风景区里清澈的泉水涓涓不息,近前瞻仰,千年的古柳姿态蜿蜒;向远望去,湿地的风光秀丽迷人。如此种种,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及叶城和泽普等周边县乡的群众带着亲朋好友到此游玩。

  “‘五一’当天,景区接待游客6700人,门票收入7万余元。今年,宗郎乡还要尽全力在景区打造杏花村,并将各具特色的6个村和‘彩虹城’连为一体,使每个村都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地,让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宗郎乡党委书记肖敏信心十足地说。

  2020年,喀什地区支持各县市积极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等新业态,多渠道开发旅游就业岗位,推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极大拓展了喀什旅游深度,让喀什旅游迸发出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喀什地区按照自治区党委“做优做强十大产业”工作部署,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贯彻新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不断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拓展新业态,倾力打造集资源富集、文化多样、风光壮美、民俗特色浓郁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把旅游业作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高位推动、大力扶持,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推介活动,使得喀什旅游氛围更加浓厚,喀什旅游曝光度持续提升,喀什旅游品牌知名度日益响亮。

  

  资料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