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站
  • 登 录

    * 帐号或密码错误

    忘记密码?
    |注 册|网站地图

    中华民族

    • 概况
    • 吉祥图案

      民族地区

      • 概况
      • 发展成就
      • 重大经济文化活动
      • 自然景区
      • 人文景观
      • 特色产品

      民族经济

      • 概况
      • 民族经济政策
      • 特需用品
      • 民族风情旅游

      民族语言文字

      • 概况
      • 民族语文使用情况
      • 语言文字机构、专家、著作
      • 民族语文政策
      • 民族文字欣赏

      民族历史

      • 概况
      • 民族历史简介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 研究机构、专家与著作
      • 古代民族关系

      民族服饰

      • 概况
      • 民族服饰简介
      • 民族服饰工艺
      • 研究成果

      民族饮食

      • 概况
      • 民族特色菜系
      • 风味食品
      • 养生美食
      • 民族餐饮文化

      民族建筑

      • 概况
      • 特色建筑
      • 建筑工艺
      • 建筑文化

      民族风俗

      • 概况
      • 人生礼仪
      • 交往礼仪
      • 家庭习俗
      • 禁忌习俗
      • 研究成果

      民族节日

      • 概况
      • 传统节日

      民族文学

      • 概况
      • 民间文学
      • 作家文学
      • 作品推介
      • 民族文学刊物

      民族艺术

      • 概况
      • 民族音乐
      • 民族器乐
      • 民族舞蹈
      • 民族美术
      • 民族戏剧
      • 民族艺术家
      • 艺术团体

      民族工艺

      • 概况
      • 民族工艺品

      民族教育

      • 概况
      • 理论与政策
      • 民族文化传承
      • 机构与成果

      民族科技

      • 概况
      • 科技贡献

      民族传媒

      • 概况
      • 民族出版机构
      • 民族传媒
      • 民族影视作品
      • 报刊杂志
    • 民族歌舞
      • ·天籁之声
      • ·民族音乐家
      • ·民族舞蹈家
      • ·民族器乐
      • ·热门单曲
      • ·文艺演出
      • ·资讯
      • ·民族艺术院团
      • ·歌舞乐合辑
      • ·粉丝推送
    • 特色村寨
      • ·公众推荐
      • ·大美村寨
      • ·村寨风情
      • ·村寨设计
      • ·特刊
      • ·他山之石
      • ·政策法规名录
      • ·民族建筑
    • 民族医药
      • ·资讯
      • ·政策法规名录
    • 民族文博
      • ·博物馆巡游
      • ·镇馆之宝
      • ·文物欣赏
      • ·专题展览
      • ·文博动态
      • ·文博知事
    • 民族体育
      • ·传统体育运动会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 ·民族体育文化
      • ·最酷运动
      • ·民间体育传说
      • ·传统体育活动
      • ·民族体育欣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成品
      • ·传承人
      • ·政策文献
    您的位置: 首页>特色村寨>大美村寨>省份>详细页

      大瑶山里的流金岁月


      作者:莫喜生

      级别:

      浏览量:

      关注度:1000

      简介:

      大瑶山里的流金岁月

      亦唱亦作“挖地歌”

      浣衣的瑶族少女。

      瑶寨木楼是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处所。

      瑶家少女在整理中草药。

      别具一格的瑶族风雨桥。

      “今日天晴不天阴,请你带头起个音。我们挖地唱歌耍,好唱歌来好看人。”广西临桂县黄沙瑶族乡境内的大瑶山气势磅礴,山环水绕。流传当地的“挖地歌”风趣诙谐,流传已久的传奇故事余味无穷。做客黄沙,直让人大呼:“养眼养耳养喉咙。”

      世外桃源大瑶山

      临桂县黄沙瑶族乡,位于临桂县和融安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永福县等县交界处,辖68个自然村。1000多户瑶、苗、侗、壮、汉族同胞,散居在200多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中。

      瑶乡的村名颇具特色,非水即山,或山或界。翻水村,海拔过千米,乃数条小河的发源地,地名也因水唤作“围岭”、“宇海”、“长滩”等。

      深山皆美景。秋末冬初,远山近水,翠竹红枫,鸟兽复鸣,交相辉映;山间云雾缭绕,绿波翻滚,小桥流水,鸡犬相闻——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大瑶山中,充满民族风情的村落处处皆是。棕树湾、上朝塘、阳家村、张家村等村落古民居错落有致,石阶步步高升,亦有水泥坡道供机动车行驶。山中海拔最高的翻水村级水泥公路已经破土动工,最边远的宇海村级公路正在施工,有望年前修通。

      广福王与黄沙干鱼

      大瑶山深处的奇闻趣事不胜枚举,流传最久、影响最大、派生最多的传奇故事,莫过于“广福王系列”,关于广福顶、广福王和黄沙干鱼的故事皆隶属其中。

      广福顶是大瑶山最高峰,曾建有军事雷达站。此地山路险峻,风光旖旎,人迹罕至。传说,50多年前,各地备战备荒,修地道、挖防空洞。黄沙乡一瑶族青年应征入伍,负责新兵接送的部队首长告诉新兵家属和当地干部:“国家安全保障,任务艰巨,职责神圣。”至于该青年前往何地,只字不提。几年后,这位在部队负责守护雷达站、维修通信设备的青年退伍回家,与村中老人叙谈,方知部队距故乡不足百里。

      黄沙瑶乡盛产木耳、香菇、笋类、蕨类等山珍野味,还有远近闻名的黄沙鱼。黄沙鱼肉质肥嫩,水煮或黄焖皆不需放油,如果煎制成干鱼,其油能浸透八张草纸。传说,以前黄沙鱼并非如此肥美。一天,乐善好施的智慧人物广福王在黄沙河边钓鱼,不小心打翻了油罐,原来瘦骨嶙峋的黄沙鱼喝了“油汤”,一下子变得又肥又壮。

      做客黄沙,笔者有幸品尝到宽约两指、品质极佳的黄沙干鱼,其味道果然非同一般。当地老乡自豪地介绍:“现在的黄沙干鱼仔已卖到300元一公斤,野生蜂蜜也卖到200元一公斤了。”

      民族节庆与“挖地歌”

      大瑶山深处,瑶族同胞的民俗活动颇多,有几百年历史的“尝新节”、“晒龙袍”、“药王节”和远近闻名、亦唱亦作的“挖地歌”。

      瑶族“尝新节”,俗称“吃新节”。和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同胞们一样,瑶族“尝新节”在每年即将进入秋收之时,通常是农历七月初七举办。当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先由寨老或师公带领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间地头采新,摘成熟的谷物瓜果,挂放在古树下,然后杀猪宰羊,用整鸡、猪头、羊头、9串猪肉和24碗饭祭祀祖先和神灵。族人按辈分排列,跪拜祖先,师公口诵经书,用竹鞭指五谷六畜教识,众人作学生状跟读。祭毕,放鞭炮,举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等活动。寨老则用竹筛盛酒肉,将拴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竿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节日期间,瑶族同胞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放生野生动物及鱼类。

      由于海拔高、湿气重、温度低,瑶族同胞一年四季大多围坐在火塘边。“晒龙袍”活动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节日当天,瑶族同胞都要翻箱倒柜,把家中衣物晾晒于木楼四周,一来消除衣物的湿气和霉味,二来借机向左邻右舍炫耀家底。

      大瑶山动植物资源丰富,药用资源富集,各村各寨的采药高手都会在“药王节”这天,把自己积年累月在大瑶山采挖的中草药集中展销、推介。“药王节”是瑶族医生展示其行医治病技艺的平台,也是村民们交流养生保健之道的盛会。让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药王节”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行走瑶山,笔者还领略了流传久远的“挖地歌”。这是类似船夫拉纤喊号的民间文艺形式,几十或百多人在又高又陡的岭坡上一字排开垦荒,于鼓锣声中亦唱亦作,内容或打情骂俏,或家长里短,或生产劳作。

      家住黄沙瑶族乡围岭行政村的彭运恩今年56岁了,他是瑶乡有名的“活地图”。他不仅常年在外采挖中草药,为村民看病,还是民间文化爱好者。彭运恩说,大瑶山的每一户人家都有面积达数千亩的岭坡,为解决人力不足问题,当地流行互相“背工”,即换工劳作,“挖地歌”就这样出现了。“挖地歌”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形式。

      10年前,彭运恩开挖一片岭坡地时,有4人敲锣打鼓唱“歌郎头”(即引子),128人参与“背工”。在长长的岭坡上,大家一字排开,挖地唱歌:“农民种田地,不忘赶节气。哥妹同挖地,卖劲又卖力。”那热烈的歌声,荡气回肠。

      数据统计

      浏览量:

      粉丝数:102

      村寨等级:

      创建时间:2018年01月08日

        公众推荐

        • 红岩村

        • 东光村

        • 海南保亭槟榔谷

        • 四川汶川木上羌寨...
          村寨风情

          • 特克斯,我的故地

          • 拉祜族新米节的来...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联盟| 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中国民委民族文化宫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网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
          大街49号院民族文化宫
          邮编(POSTCODE):100000
          www.mzzy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5996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0124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0131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0-0057
          copyright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



          COPYRIGHT@2016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