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站
  • 登 录

    * 帐号或密码错误

    忘记密码?
    |注 册|网站地图

    中华民族

    • 概况
    • 吉祥图案

      民族地区

      • 概况
      • 发展成就
      • 重大经济文化活动
      • 自然景区
      • 人文景观
      • 特色产品

      民族经济

      • 概况
      • 民族经济政策
      • 特需用品
      • 民族风情旅游

      民族语言文字

      • 概况
      • 民族语文使用情况
      • 语言文字机构、专家、著作
      • 民族语文政策
      • 民族文字欣赏

      民族历史

      • 概况
      • 民族历史简介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 研究机构、专家与著作
      • 古代民族关系

      民族服饰

      • 概况
      • 民族服饰简介
      • 民族服饰工艺
      • 研究成果

      民族饮食

      • 概况
      • 民族特色菜系
      • 风味食品
      • 养生美食
      • 民族餐饮文化

      民族建筑

      • 概况
      • 特色建筑
      • 建筑工艺
      • 建筑文化

      民族风俗

      • 概况
      • 人生礼仪
      • 交往礼仪
      • 家庭习俗
      • 禁忌习俗
      • 研究成果

      民族节日

      • 概况
      • 传统节日

      民族文学

      • 概况
      • 民间文学
      • 作家文学
      • 作品推介
      • 民族文学刊物

      民族艺术

      • 概况
      • 民族音乐
      • 民族器乐
      • 民族舞蹈
      • 民族美术
      • 民族戏剧
      • 民族艺术家
      • 艺术团体

      民族工艺

      • 概况
      • 民族工艺品

      民族教育

      • 概况
      • 理论与政策
      • 民族文化传承
      • 机构与成果

      民族科技

      • 概况
      • 科技贡献

      民族传媒

      • 概况
      • 民族出版机构
      • 民族传媒
      • 民族影视作品
      • 报刊杂志
    • 民族歌舞
      • ·天籁之声
      • ·民族音乐家
      • ·民族舞蹈家
      • ·民族器乐
      • ·热门单曲
      • ·文艺演出
      • ·资讯
      • ·民族艺术院团
      • ·歌舞乐合辑
      • ·粉丝推送
    • 特色村寨
      • ·公众推荐
      • ·大美村寨
      • ·村寨风情
      • ·村寨设计
      • ·特刊
      • ·他山之石
      • ·政策法规名录
      • ·民族建筑
    • 民族医药
      • ·资讯
      • ·政策法规名录
    • 民族文博
      • ·博物馆巡游
      • ·镇馆之宝
      • ·文物欣赏
      • ·专题展览
      • ·文博动态
      • ·文博知事
    • 民族体育
      • ·传统体育运动会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 ·民族体育文化
      • ·最酷运动
      • ·民间体育传说
      • ·传统体育活动
      • ·民族体育欣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成品
      • ·传承人
      • ·政策文献
    您的位置: 首页>特色村寨>大美村寨>省份>详细页

      高椅村


      编辑整理:王韵茹

      级别:

      浏览量:

      关注度:1000

      简介:

      高椅村

      高椅村位于湘西南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距会同县城48公里。这里曾是水陆交通枢纽,是历史上闻名的烟土之路的必经之地。村有农户584户,共2000余人。村中多为杨姓村民,侗族,相传系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的后裔。

      高椅村(王铁志摄影)

      高椅村原名“渡轮田”。唐宋之前有驿道过境,在此渡巫水,翻雪峰山可入武冈、邵阳。因渡船的义工由寨民轮流承担而得名。又因此地的东南面隔巫水与雪峰山余脉梦云山相望;西北、西南及东面分别是笔架山、白虎山和青龙山,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落犹如处在高围椅之中,根据这一地形地貌特征及风水讲究,后人遂将其易名高椅村。

      高椅村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村中留存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多棵,涉及有香樟、侧柏、枫树、霍树等树种。次生竹木林繁茂,果树成片。

      高椅村村貌(王铁志摄影)

      村貌远景(王铁志摄影)

      高椅村古建筑群位于会同县城东北48公里的雪峰山脉南麓、巫水河西岸的台地上。在侗乡,高椅村古建筑群以其规模宏大,保存较好,古建筑的时代序列清晰,自然环境优越,田园风光与传统文化、人文底蕴与生态保护交相辉映而引人入胜。

      该建筑群完整保留有从明洪武十三年(1380)到清光绪七年(1881)修建的建筑104栋,建筑面积19416平方米,建筑的总平面布局,似以“五通神庙”(含大塘)为中心,次第建有“老屋街”,至今可见少量明代早期建筑,北部的“坎脚”,仍有部分明代晚期建筑,东部的“大屋巷”,主要是清代前期建筑,南部的“田段”、“上下寨”,多为清中晚期甚至更晚一些的建筑,建筑按原始的风水规划布局逐渐发展形成,体现的是一种中国聚落文化。。

      建筑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两层楼、三开间四排架悬山顶穿斗式木板壁建筑,为这一带侗乡常见的形式。另一类为稍早一些的建筑,或殷实人家的建筑,则在木结构外,砖砌较高的围护墙,并在木楼的两山高砌马头墙,全面提升建筑的防火防盗功能,属于湘西“窨子屋”的类型。外墙砌法用毛石或片石砌基,基石上砌眠墙,早期的眠墙可达2米高,稍晚者一般只砌七匹砖;眠墙之上再砌空头墙。砌砖均采用“淌白缝子”清水墙的做法。墙头起拔檐粉白灰带,墙帽上盖小青瓦,脊做灰塑。外墙转角常做成圆角弧形,以方便巷道中的人员通行。庭院小巧,布置紧凑。一般开侧门。外门均做“托瓜”门罩,为木骨瓦顶。稍晚的院门处常做成外八字墙,有的在院内增设中门一道,平时作为大门的屏风用,家中有事时则开中门方便进出。庭院天井布置灵活,或大或小,或有或无。马头墙拔檐上多施彩绘,庭院之内的照壁上,或山水风景画,或墨书诗词句。全村共有壁画41幅,墨书33幅。

      高椅村的木质吊脚楼(王铁志摄影)

      高椅村的“窨子屋”(王铁志摄影)

      高高的马头墙(王铁志摄影)

      融于景的马头墙(王铁志摄影)

      古村建筑整体布局按梅花状排列,巷道与封闭式庭院呈“八卦阵式”将古村分成了五个自然村。道路纵横交错,宛如网状,进入村中,如入迷宫。村中各类公共建筑,如祠堂学馆、街市巷道、寺庙、排水系统以及古今古树、津渡凉亭都保存相对完整。

      幽深的巷道(王铁志摄影)

      村内排水系统依地势分级开挖多个池塘,来集纳生活污水。并统一向村中“五通神庙”前的“大塘”排放,形成“五龙聚首”的风水定位。大塘则起到吞吐沉淀作用,最后排入巫水河。这种做法,既符合“聚水聚财聚宝盆”的风水理念,客观上达到了全面治污、净化环境和消防的目的。应是古代污水分级处理的一个实例。村中“大屋巷”辟园397.5平方米,有意拉开建筑间距。修建“红鱼池”、“黑鱼池”两口池塘,一池养观赏性红鲤,一池养食用性鱼类,集消防、休闲、实用为一体。

      由于环境相对封闭,村中至今民风笃厚。村中心的“五通神庙”,系道教神祇。“罗星庵”里一侧供奉佛主、文殊、普贤菩萨、千手观音;另一侧供奉五通老爷、杨公菩萨(杨再思)、关圣帝、张飞等。高椅的侗人同时崇尚万物有灵原始宗教,拜水神、火神、土地神,也替小孩拜古树、巨石为“亲爷”,以祈平安。在“五通神庙”周围先后建有三座祠堂。反映出高椅人集佛、道、民俗神、祖先崇拜为一体,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色彩。

      五通神庙(王铁志摄影)

      高椅村村民家的门上贴着财神(王铁志摄影)

      高椅人崇儒重教,以耕读为本,村中文化、教育的气氛很浓厚。据族谱统计,全村先后出举人进士贡生,秀才千总(武秀才)共计293名。充分说明高椅人也想通过提高儒学教育的地位,来达到忠孝廉洁的治家目的。村中曾办过5座学堂,学堂分为文、武两类,因材施教。其中学文的有“清白堂”,学武的有“敦本堂”。每年8月27日孔子生日,村中举行“孔圣会”,均在敦本堂内进行。村中现存的“醉月楼”,系清同治年间兴建,供文人学士聚会的娱乐场所。清宣统初年改办为女子学馆。

      从古至今,高椅村的经济生活形态均以农业为主,兼营林业。因滨临巫水,高椅人出巫水,进沅江,下常德,过洞庭,经营木材、桐油、药材生意。清朝晚期见过世面的高椅人,也曾带回过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资金,利用本地墟场优势,就地开店铺做买卖。小街上有金匠、银匠、漆匠、木匠等多种手工业者行业店铺。村中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月光楼”,采用西洋式劵窗,中西合璧,流露出主人崇尚西学的心态。至今,村内从事书法、绘画、木雕、根雕、竹雕和收藏的地方名家人才辈出,传统文化底蕴十分厚重。

      村民的表演(王铁志摄影)

      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着高椅人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高椅曾有“百日剧场”之称,现在还保存着古老的傩堂戏。如今的高椅,傩堂戏和花鼓戏、汉剧、阳戏等戏种并存,对人们进行着有益的文化熏陶。这里民风淳朴,许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有“民俗博物馆”、“耕读文化”的典范等美誉。村中住着年过八十依然醉心于剪纸工艺的老阿婆,将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薪火相传;也住着辛勤耕种劳动的青壮年,鸬鹚捕鱼依然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每年春耕季节,村中还会有十分庄重的耕牛节,以此来庆祝开春的耕种。要是逢上四月十八——当地传统的祭神节日,村民会穿着干净素洁的衣服,去山顶的庙里烧香拜佛祈祷平安,同时会有大型的傩戏表演。在这里,可以欣赏民族歌舞表演,品尝侗族农家饭菜,居住侗寨木楼,体验侗家生活。或与老人坐下抽一支烟,或在河边看洗衣的村姑。早晨或傍晚,你甚至可以闻到一种清香,夜晚,民居老宅旁除了蛙声,没有别的声音。

      民风淳朴的田园乡村(王铁志摄影)

      参考资料:湖南古村镇古民居网

      数据统计

      浏览量:

      粉丝数:102

      村寨等级:

      创建时间:2017年12月25日

        公众推荐

        • 红岩村

        • 东光村

        • 海南保亭槟榔谷

        • 四川汶川木上羌寨...
          村寨风情

          • 特克斯,我的故地

          • 拉祜族新米节的来...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联盟| 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中国民委民族文化宫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网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
          大街49号院民族文化宫
          邮编(POSTCODE):100000
          www.mzzy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5996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0124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0131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0-0057
          copyright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



          COPYRIGHT@2016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