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站
  • 登 录

    * 帐号或密码错误

    忘记密码?
    |注 册|网站地图

    中华民族

    • 概况
    • 吉祥图案

      民族地区

      • 概况
      • 发展成就
      • 重大经济文化活动
      • 自然景区
      • 人文景观
      • 特色产品

      民族经济

      • 概况
      • 民族经济政策
      • 特需用品
      • 民族风情旅游

      民族语言文字

      • 概况
      • 民族语文使用情况
      • 语言文字机构、专家、著作
      • 民族语文政策
      • 民族文字欣赏

      民族历史

      • 概况
      • 民族历史简介
      • 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 研究机构、专家与著作
      • 古代民族关系

      民族服饰

      • 概况
      • 民族服饰简介
      • 民族服饰工艺
      • 研究成果

      民族饮食

      • 概况
      • 民族特色菜系
      • 风味食品
      • 养生美食
      • 民族餐饮文化

      民族建筑

      • 概况
      • 特色建筑
      • 建筑工艺
      • 建筑文化

      民族风俗

      • 概况
      • 人生礼仪
      • 交往礼仪
      • 家庭习俗
      • 禁忌习俗
      • 研究成果

      民族节日

      • 概况
      • 传统节日

      民族文学

      • 概况
      • 民间文学
      • 作家文学
      • 作品推介
      • 民族文学刊物

      民族艺术

      • 概况
      • 民族音乐
      • 民族器乐
      • 民族舞蹈
      • 民族美术
      • 民族戏剧
      • 民族艺术家
      • 艺术团体

      民族工艺

      • 概况
      • 民族工艺品

      民族教育

      • 概况
      • 理论与政策
      • 民族文化传承
      • 机构与成果

      民族科技

      • 概况
      • 科技贡献

      民族传媒

      • 概况
      • 民族出版机构
      • 民族传媒
      • 民族影视作品
      • 报刊杂志
    • 民族歌舞
      • ·天籁之声
      • ·民族音乐家
      • ·民族舞蹈家
      • ·民族器乐
      • ·热门单曲
      • ·文艺演出
      • ·资讯
      • ·民族艺术院团
      • ·歌舞乐合辑
      • ·粉丝推送
    • 特色村寨
      • ·公众推荐
      • ·大美村寨
      • ·村寨风情
      • ·村寨设计
      • ·特刊
      • ·他山之石
      • ·政策法规名录
      • ·民族建筑
    • 民族医药
      • ·资讯
      • ·政策法规名录
    • 民族文博
      • ·博物馆巡游
      • ·镇馆之宝
      • ·文物欣赏
      • ·专题展览
      • ·文博动态
      • ·文博知事
    • 民族体育
      • ·传统体育运动会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 ·民族体育文化
      • ·最酷运动
      • ·民间体育传说
      • ·传统体育活动
      • ·民族体育欣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遗成品
      • ·传承人
      • ·政策文献
    您的位置: 首页>特色村寨>大美村寨>省份>详细页

      古城古韵尝古俗


      作者:李琳 王京莉 吴雅宏

      级别:

      浏览量:

      关注度:1000

      简介:

      古城古韵尝古俗

      每天上午,古城工作人员盛装出行,开门迎接游客

      清晨,随着太阳徐徐升起,古羌城的工作人员陆续从茂县县城的四面八方赶来,汇集在中国古羌城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城迎客仪式。盛装的演职人员列队迎接“羌王”入宫,随后载歌载舞,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是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的中国古羌城。茂县是我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也是羌族文化的核心保护区以及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国羌族历史文化的富集地。享誉中外的中国古羌城就坐落在茂县县政府所在地——凤仪镇。这个集文化传承保护、休闲体验、游乐观光为一体的羌文化展示地和人文景区由中国羌族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羌文化广场、羌王官寨、羌乡古寨等组成,占地3000余亩,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按照传统民居风格样式修建的羌族碉楼

      中国古羌城的建设缘于“5·12”汶川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羌族文化受到重创,成千上万座羌族传统民居倒塌,传承上千年的羌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对于没有本民族文字、仅靠口述传承历史文化的羌族来说,这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对羌文化的抢救与保护传统工作迫在眉睫。为了集中收集整理、保护、展示羌族传统文化,茂县与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的山西省相关负责人商讨,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修建一座集文物展示、羌文化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古羌城。

      建成后的中国古羌城保持了羌族原有的建筑风貌、民风民俗、祭祀礼仪,充分体现了羌族文化的原生态环境和羌民族的生息特点,是目前国内外羌文化最大的展示地,每天都有国内外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在古羌寨里,游客可以在短时间内近距离接触羌族文化:在风格迥异的石砌碉楼群中徜徉,轻轻触摸粗糙石墙,或走进室内的火塘边,走进羌人传统生活,感受熊熊燃烧的“千年火”带来的温暖。羌家女儿出嫁的婚礼办得喜气洋洋,游客边喝咂酒,边听羌笛、口弦,欣赏唱羌歌、推杆的热闹场面。游客们还可以近距离观赏神秘的“释比”文化,以及“释比”传承人展示的精彩鼓舞和各种技能。如果运气好的话,游客还可以赶上转山会、羌历年、瓦尔俄足节等盛大的羌族传统节日。

      游客们饶有兴致地听导游介绍羌族文化

      除了动态的文化展示外,在中国羌族博物馆里还可看到链链帽、旧水缸、农具、款式多样的羌族服饰,体会到羌族服饰“十里不同羌”的特点。羌族的服饰以蓝为主色调,各个片区羌寨又有不同的服饰特点,比如叠溪太平乡的围腰采用黑底白线的素绣,端庄典雅,而赤不苏曲谷片区头顶着一片瓦似的头饰。在“羌王官寨”里,有羌王议事厅、公堂、兵器库、牢房、钱庄等建筑,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游客可了解历代羌王工作、学习和居家生活的情况。

      工作人员告诉我,中国古羌城现有演职人员二三百人,都是能歌善舞、懂羌族文化的地道农民。他们热衷于羌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有一些已是儿孙满堂的耄耋老人。他们都来自附近的羌族乡村,吃住在县城多少有些不方便,一个月1500元的工资也不算高。但慈祥的老人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心里有本账: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对传统歌舞不感兴趣。经历汶川大地震,这些羌族老人感慨于生命的脆弱短暂以及民族文化的珍贵。当他们的文化展示得到游客的肯定和赞扬时,觉得心里是热乎乎的。

      工作间隙妇女们忙里偷闲做针线活

      来自沟口乡71岁的“释比”传承人肖永刚告诉我,“释比”是羌族民间信仰工作者,在民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家是“释比”世家,他的二哥肖永庆是羌族“释比”国家级传承人,他是省级传承人。古羌城建成后,需要“释比”来展示文化,他就来了,现在已有6年。肖永刚觉得与其他羌族同胞一起工作有一种归属感:“为宣传展示民族文化做努力,很值得!”

      在文化广场表演舞蹈与体育竞技的间隙,羌族男人们喝茶休息,妇女们则拿出身边的针线,忙里偷闲做一些针线活。几十位穿着民族服装的妇女坐在一起忙碌的场面犹如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了解羌绣文化。来自叠溪镇太平乡的59岁妇女雍坤玉告诉我,她们在工作之余还绣鞋垫,绣品可以出售。羌绣工艺复杂,绣品质量好,很受游客青睐。

      妇女们的衣物就是一个移动的羌绣展示

      在古羌城采访时,我遇到了两位在西南民族大学举办的“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刺绣”培训班上认识的熟人,她们都是羌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其中一位是四川兴绣藏羌工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兴绣,她正在古羌城的传习中心给阿坝州刺绣能手授课。这是一个精准扶贫的项目,目的是帮助羌族妇女靠刺绣手艺发家致富。李兴绣说,她正准备和有关部门商议策划,准备建一个以羌绣为主题的专门展示厅。

      古城传习所里的羌绣课

      中国古羌城属于九寨沟大景区的一部分,游客往返九寨沟景区时,在半途下车便可顺道参观这里,感受羌族传统文化,了解这一古老民族的生活情况。在旅游旺季,每天能有上万名游客前来参观。茂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局李兵告诉我,茂县羌族的“瓦足俄尔”、羌绣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在古羌城对外展示,可以让游客在短时间内集中了解羌族文化,有文化传承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把过去羌族自娱自乐的传统文化带到旅游舞台展示,并让参与者获得相应的报酬,对于羌族老百姓来说也是一种激励,能够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参考资料:

      数据统计

      浏览量:

      粉丝数:102

      村寨等级:

      创建时间:2017年12月25日

        公众推荐

        • 红岩村

        • 东光村

        • 海南保亭槟榔谷

        • 四川汶川木上羌寨...
          村寨风情

          • 特克斯,我的故地

          • 拉祜族新米节的来...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联盟| 友情链接中国政府网中国民委民族文化宫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中国民族宗教网中国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文化网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北京天成嘉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
          大街49号院民族文化宫
          邮编(POSTCODE):100000
          www.mzzy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59960号-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0124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20131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0-0057
          copyright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



          COPYRIGHT@2016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